刚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投下一枚“历史震撼弹”!他直言!二战的起点是并非传统欧洲史学界通常采用的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而是日本侵略中国那一刻!中国才是扛起反法西斯大旗的真正起点。 正如古特雷斯所说,要是真翻透二战的历史脉络,就会发现那些只把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当起点的说法,其实漏了最关键的一块——早在八年全面抗战之前,中国就已经在跟日本法西斯死磕了。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在沈阳柳条湖炸毁铁路,诬陷中国军队所为,随后炮轰东北军北大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由此开启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东北军民自发组织起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军展开游击战。 例如,马占山将军率部在黑龙江嫩江桥与日军血战20余天,击毙日军1600余人。这些早期抵抗虽然规模有限,却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火种。 到了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投入70万兵力,与20万日军激战三个月,尽管伤亡高达30万人,但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 武汉会战更是集结了100万中国军队,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达14个师团,迫使日军从战略进攻转入长期消耗。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战场持续时间长达14年,比欧洲战场多出8年,是全球反法西斯战争中坚持最久的战场。 根据日本防卫厅战史记载,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的88%被投入中国战场;即使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仍有64%的陆军兵力深陷中国。 具体来看,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在中国战场部署了35个师团,而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仅投入10个师团。这种兵力分布直接导致日本无法与德国在中东会师,也无力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中国军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抗战中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其中军人伤亡约380万,平民伤亡占比高达89%。 经济损失方面,直接损失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更是超过5000亿美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是整个民族的苦难。 中国战场的持久抗战,为盟国争取了宝贵的战略缓冲期。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时,日本本计划配合德国夹击苏联,但由于70%的陆军兵力被牵制在中国,最终放弃了“北进”计划。 苏联因此得以从远东抽调54万兵力支援西线,为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样,在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使得美国能够在1942年后逐步展开反攻。 罗斯福总统曾坦言:“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中国还为盟国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持。从1942年起,中国先后派出3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与盟军共同打通滇缅公路,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物资补给线。 成都、昆明等中国城市成为盟军轰炸日本本土的空军基地,仅1944年就有超过1000架次B-29轰炸机从中国起飞执行任务。 长期以来,国际史学界受“欧洲中心论”影响,将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作为二战起点。这种观点忽视了亚洲战场的历史事实。 事实上,日本早在1931年就已发动侵略战争,其行为完全符合法西斯主义的特征。正如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指出:“如果要为二战确定一个起点,1931年9月18日是最有根据的。” 古特雷斯的表态,正是对这种历史偏见的纠正。他强调,中国是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的国家,其贡献“是盟军能够取得二战胜利的关键”。 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视角,不仅还原了中国战场的真实地位,也提醒我们: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全球正义力量共同奋斗的结果,任何地域或国家的贡献都不应被遗忘。 中国战场就像一座永不沉没的堡垒,用14年的血肉长城阻挡了日本法西斯的扩张野心。那些在淞沪、武汉、台儿庄浴血奋战的将士,那些在敌后坚持游击战的军民,那些为修建盟军机场而付出生命的百姓,他们的牺牲铸就了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基石。 古特雷斯的话,让世界重新认识到:二战的起点在中国,中国人民才是反法西斯战争当之无愧的先驱。这段历史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它时刻警示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正义必须得到捍卫。
炸了!日本议员山添拓甩出颗重磅炸弹——把防务省藏了70多年的731档案,连标着“
【3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