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大汉奸黄标被判死刑,到了刑场,黄标却很不甘心:每个月给新四军送20万银元,却被当成汉奸!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1年5月18日,沔阳刑场的风裹着沙土,吹得人睁不开眼。刑场上停着两辆大卡车,上面捆着9个犯人,都是当地出了名的恶霸地主,一个个被吓得脸色煞白,裤腿直哆嗦。 谁都没想到,就在行刑前一刻,一辆吉普车“吱呀”一声冲到刑场边,车上跳下个警察,手里举着张盖红章的纸,扯着嗓子喊:“枪下留人!省厅陈厅长亲笔批的,黄标是同志!” 这时候,囚车里的黄标正耷拉着脑袋,整个人瘦得脱相,胡子拉碴的,哪还有半点当年洪帮“四哥”的风采。 谁能想到,这个被骂了十几年“汉奸”的男人,就在一年前日本投降时,还带着600多号人和20条船投奔了新四军。 要说黄标这辈子,得从1895年他出生在湖北沔阳的一个穷苦农家说起。他11岁那年,跟着娘逃荒,半道上被土匪冲散,娘哭着追出老远,最后晕倒在路边。 直到17岁,他在深山道观里找到了瞎了眼的娘,这些年,老人全靠讨饭活下来,攒下半块锅盔都藏在怀里,就等着见儿子。 “娘,我对不住您。”黄标跪在地上,眼泪吧嗒吧嗒砸在青石板上。从那以后,他跟着道长学拳脚、读《春秋》,练得一身好本事。回家后,他白天帮乡邻挑水种地,夜里教小伙子们练武。 1925年,沔阳的地主老财收税收到地里,麦子还没熟就被砍了半亩。黄标带着百来号庄稼汉,举着锄头堵在县衙门口,逼得县长退了半年的“火耗银”。 后来红军搞“肃反”,他被冤枉“通敌”,只能带着几个兄弟躲进洪湖。为了混口饭吃,他救了洪帮寨主的独女,成了新“四哥”。 但这“洪帮老大”和别处不一样——他立了三条规矩:不抢穷人家的米,不碰良家女,见着官商勾结的事必须管。慢慢的,“仁义大哥”的名声传开了,连国民党保长收税都得给他递根烟。 1940年春天,穿灰布军装的新四军李人林找到他。“日军要扶你当伪维持会长,我们想请你‘将计就计’。”李人林的话刚说完,黄标手里的茶碗咔嚓一声裂了条缝。 “当汉奸?”他喉咙发紧,“我娘要是知道了,得气死。” 李人林拍了拍他肩膀:“您想想,要是能拿到日军兵力图,能让新四军少流多少血?能让多少村子不被烧?” 那晚,黄标在母亲床前坐了半夜。老太太摸着他脸上的刀疤,轻声说:“标儿,娘老了,不懂啥大道理。但你要是做了对得起乡亲的事,就是娘的好儿子。” 第二天,他接过了日军“保安队副大队长”的委任状。消息传回村里,族老们气得把他名字从族谱上铰了,妻子抱着三个孩子躲进亲戚家,连送饭都不敢。 70岁的老母亲站在村口,把煮好的鸡蛋塞给他:“路上小心,别让鬼子看出破绽。” 当“汉奸”的日子,黄标过得比真汉奸还“卖力”。日军让他清剿“匪患”,他把名单写成村里的保长;让他送“情报”,他故意把兵力部署图多标两个据点。 最绝的是借着“协税”的名头,在内荆河航道上设卡收税,每月从这笔“黑钱”里抠出二十万银元,装在铁皮箱里,由亲信绕开日军哨卡送到新四军第五师。 “四哥,这钱来得脏!”运钱的交通员小吴抹着泪。黄标拍拍他背:“脏的是日本人的钱,干净的是咱中国人的命。你把这二十万送到,能买三百支步枪,够打三场硬仗。” 他救的人更多,1941年,日军抓了32个年轻妇女要送“慰安所”,黄标假装“检查卫生”,把这些女人关进仓库,连夜让人扮成“花姑娘”引开日军,自己带着她们躲进芦苇荡。 1942年,新四军排长余清被俘,日军要公开枪毙,黄标买通刽子手,用个死刑犯当替死鬼,把余清藏在装米的麻袋里运出城…… 这些事,日军不知道,连很多新四军战士都不知道。第五师师长李先念在作战日志里写:“内荆河的银元像及时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可谁能想到,这“及时雨”背后,是个“汉奸”用尊严和亲情换来的。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那天,黄标带着600多部下和20条船冲进襄南军分区。李人林拉着他的手大喊:“同志们!这是我们的‘隐形大梁’!” 可命运又和他开了玩笑,内战爆发后,他和部队走散,1949年湖北解放时,他只能在武汉公安局当情报站站长。 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他被押上沔阳刑场——直到吉普车冲过来,他才知道,省公安厅厅长陈一新早就查到了他的档案:“速送黄标同志回省!” 但平反的路比想象中难,1953年,他病逝于武昌监狱,终年58岁。直到1979年,湖北省高院才撤销原判;1980年,武汉市公安局正式为他平反;2014年,他的遗骨迁入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历史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把骂名当勋章的人,那些用生命守护光明的人,终会在岁月的长河里,活成最亮的光。 信源:抗日谍将黄标屡立奇功却被误当汉奸 刑场上被救下——中新网
1951年,大汉奸黄标被判死刑,到了刑场,黄标却很不甘心:每个月给新四军送20万
玉尘飞啊
2025-09-04 19:32:43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