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前往一位村长家中借宿,村长热情款待,备下丰盛饭菜,谁料,屋外已被百余敌军团团围住,而方才还殷勤招待的村长,此刻竟不知所踪。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4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和战友张成利悄悄潜入了山东昌乐县的于家岭村。这个村子离日军据点不到三里地,站在村口就能看见鬼子的炮楼。 村长见到他们,脸上堆满了笑容,又是端茶又是送饭。曹世范没有多想,他的注意力都在观察据点的布防上。直到天快亮时,一个陌生人突然凑过来说自己是新四团的,要跟他们联系。 曹世范心里咯噔一下,新四团的人怎么会知道他们在这?他们的行踪可是绝密的。他的手悄悄摸向腰间的枪,死死盯着来人。那人见势不妙,转身就跑。 曹世范立刻爬上墙头,只见西岭上黑压压的全是敌人,北沟里也有人影晃动。他们被包围了,而那个殷勤招待他们的村长早已不见踪影。 "哗啦"一声,东墙上突然伸进来十几条枪管。墙外有人喊道,屋里的赶紧出来投降。曹世范脑子转得飞快,对着墙外喊,别瞎嚷嚷,胡团的,自己人。胡团是当地的伪军部队。 敌人果然犹豫了,几个伪军探头探脑地往院里看。曹世范抓住机会,抬手就是两枪,正中一个伪军军官。院子里顿时枪声大作,子弹像雨点般打来。 曹世范拉着张成利从后窗跳出去,贴着墙根往村外跑。北沟的敌人发现了他们,子弹擦着耳朵飞过。东坡的敌人也开了火,退路被堵死了。 这时候,曹世范做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动作。他只有一只手能用,左手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残废了。他用右手握住手榴弹,把嘴凑过去,用牙咬住弹盖,猛地一拉,朝敌人扔了过去。 手榴弹爆炸的黑烟像帘子一样挡住了敌人的视线,两人趁机往前冲。从早上一直跑到下午两点,整整七八个小时,张成利还受了伤,走路一瘸一拐。 曹世范喘着粗气说,这样跑不是办法,咱们跟他们磨,磨到天黑就好办了。于是他们开始在村里兜圈子,每进一个院子,就用枪托把墙砸个洞,然后把院门关上。敌人追进来,他们就从墙洞钻到另一个院子。 一百七八十个伪军在村里折腾了十几个小时,连个人影都没抓到,反而被打死了好几个。敌人恼羞成怒,开始放火烧房子。火势越来越大,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 曹世范和张成利躲在村西南角的一个空院子里,数了数子弹,只剩15发了。曹世范看着张成利说,兄弟,要是敌人冲进来,咱就跟他们拼了。张成利点点头,攥紧了手里的枪。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撤退的命令。原来敌人折腾了一天,又累又怕,担心天黑后更危险,决定撤了。两人趴在墙根下,直到敌人的脚步声完全消失,才扶着彼此往根据地走去。 其实曹世范的左手是在之前攻打北阴村时负的伤。那次战斗中,一颗子弹正好打在他左手上,血涌了出来,左手当场就废了。 首长多次找他谈话,劝他去后方生产基地,那里安稳,也能为革命做贡献。曹世范每次都摇头拒绝,他说一只手也能拿枪,也能侦察,就让我回一线吧。 曹世范是山东寿光人,1924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户家。16岁那年,他看着日本人在家乡横行霸道,毅然参加了八路军,成为鲁中军区第1团1营2连的战士。 他的枪法极准,大柏山战斗时,他看见三个日本兵躲在石头后面开枪,连开三枪,三个敌人全部击毙,还缴获了三支步枪。这种精准的枪法,即使只剩一只手也没有退步。 于家岭村的突围战后,曹世范被授予"一等战斗英雄"称号。可是在1945年5月,昌乐县杏山子讨伐汉奸张天佐的战斗中,他被流弹击中。 医生们拼尽全力抢救,但伤势太重,这个21岁的年轻人还是走了。那时候,抗战胜利只差三个月。 曹世范的故事之所以动人,不仅仅因为他的英勇。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抗战是什么样子。 那不是神剧里刀枪不入的主角光环,而是一个残疾的战士用牙咬开手榴弹的求生本能。不是轻松惬意的胜利,而是两个人对抗一百多敌人,在弹尽粮绝时仍不放弃的坚持。 村长的背叛让人看到当时环境的复杂,汉奸、伪军、日本人交织在一起,八路军不仅要面对明面上的敌人,还要防备暗地里的背叛。每一次侦察任务都可能是有去无回。 曹世范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他们大多很年轻,二十岁出头就把生命献给了这片土地。他们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天,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但他们用生命换来了后人的和平。 当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时,总有人要站出来。曹世范选择了站出来,即使失去了一只手,即使知道可能回不来,他还是选择回到战场。 这种选择的背后,是对家乡的眷恋,对同胞的责任,对自由的渴望。这些朴素的情感,支撑着无数个曹世范们走上战场,用血肉之躯抵抗侵略者的铁蹄。 今天我们读这个故事,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记住。记住和平来之不易,记住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享受和平的同时,不要忘记那些永远留在21岁的年轻人。 信源:曹世范——百度百科
1944年,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前往一位村长家中借宿,村长热情款待,备下丰盛饭菜,
玉尘飞啊
2025-09-04 18:32: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