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俄罗斯政府宣布:9月1日至9月30日,对车用汽油出口实施全面临时禁令,所有出口商一律停供;10月1日起,只有生产商可恢复出口。 今年以来,乌克兰的远程巡飞弹专盯着俄罗斯的油气炼化设施打,从乌拉尔到伏尔加河沿岸的炼厂,没少遭袭击,不少关键装置要么被迫提前检修,要么干脆停摆待修。 更麻烦的是,西方的制裁还在加码,炼厂需要的关键设备和零部件根本运不进来,原本计划好的春季检修硬生生拖成了持久战,路透数据显示,4月的检修量比原计划上调了三分之一,到了5月,黑海港口的石油产品出口量直接跌了9.3%,其中燃料油减少得最厉害。 偏偏这时候国内的用油需求还在猛涨,夏天本来就是驾车出行的高峰,加上农场正值生产旺季,收割机、拖拉机没日没夜地转,汽油消耗噌噌往上涨,大宗商品交易所里的AI-95汽油批发价都飙到了每吨76293卢布,合着962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一边是炼厂开足马力也赶不上供应缺口,一边是库存一天天往下掉,到5月中旬车用汽油库存只剩210万吨,俄罗斯政府心里比谁都清楚,再不把出口的闸门关上,国内就得面临加油难的局面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对汽油出口动手了。早在今年2月,政府就出台过禁令,规定3月1日到8月31日期间禁止汽油出口,只不过中间5月的时候松过一次口,允许生产商在6月临时出口,可刚到7月底,又把禁令给续上了,要求所有企业不管是不是生产商,都得停到8月底。 现在眼看8月底的期限快到了,国内市场还是没缓过劲来,干脆咬咬牙再禁一个月,只不过这次玩了个新花样,把生产商和贸易商区别对待,10月之后只放生产商出来,这明摆着是要把汽油出口的控制权牢牢抓在自己人手里。 要知道,俄罗斯早就看那些中间商不顺眼了,去年就把他们的出口税从每吨2万卢布涨到5万卢布,这次干脆借着禁令彻底把非生产商踢出局,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在中间倒腾牟利,确保炼厂能直接掌控出口节奏。 别看俄罗斯这次禁得狠,可在全球市场上,它的汽油出口量其实不算特别大,日均也就10万桶,还占不到全球海运燃料贸易的2%,按理说掀不起太大浪花。 但问题是现在全球炼油市场的盘子早就被打乱了节奏,OPEC+从今年5月开始解除产量限制,非OPEC+国家趁机增加了120万桶/日的供应,可需求增长根本跟不上,尤其是炼厂产能在2023和2024两年暴增了350万桶/日,到2025年还在净增加,导致成品油市场一直处于过剩状态。 这种时候俄罗斯突然抽走120万吨/月的供应量,就像在本就不平衡的天平上又拿走了一块砝码,虽然总量不大,但架不住区域供需本来就紧张。 欧洲那边正忙着用美国能源替代俄罗斯油,可三年7500亿美元的采购协议刚签没多久,炼油厂的设备改造和供应链调整哪那么快到位,之前依赖俄罗斯汽油的东欧国家首当其冲要受影响。非洲国家更别提了,本来就靠着俄罗斯的低价汽油过日子,这下只能眼睁睁看着现货价往上飙,找其他卖家就得花更多的钱。 俄罗斯心里打得算盘其实很清楚,石油出口是国家的钱袋子,可国内稳定比什么都重要。今年2月IEA的报告就显示,俄罗斯石油出口量虽然没降多少,但因为国际油价折扣扩大,收入少了24亿美元,加上183艘油轮被列入制裁名单,租船成本越来越高,石油生意早就不如以前好做了。 这种时候要是国内再闹油荒,老百姓怨声载道,那才是真的得不偿失。所以哪怕暂时牺牲点出口收入,也要先把国内的油箱填满,毕竟9月正好是秋收季节,农场的收割机不能停,城市里的通勤族也不能没油加,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 至于10月让生产商恢复出口,也是怕把炼厂逼得太狠,毕竟这些企业还得靠出口赚钱维持运转,政府一边给炼厂发补贴,一边限制出口,就是想在保供应和保收入之间找个平衡点。 现在全球炼油商估计正偷着乐,俄罗斯一禁出口,现货市场供需紧张,炼油利润肯定要往上走。虽然IEA预测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会放缓,但汽油消费依然强劲,尤其是美国、中国和印度这些大市场,需求摆在那儿。 俄罗斯的供应一缺位,其他产油国肯定会趁机提价,那些早就产能过剩的炼厂这下正好能消化库存,赚一波差价。 可这种狂欢怕是持续不了太久,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早就放话了,会盯着燃料市场的变化,要是国内供需稳住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调整政策,毕竟这出口禁令已经反复调整好几次了,从年初禁到年中,中间还开了个小口子,这次9月全面禁令,谁知道10月之后会不会又有新变动。
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
【61评论】【16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