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一句话:“战争结束后,政客们握手言和,瓜分地盘;将军们加官进爵,享受荣

好小鱼 2025-11-26 10:45:25

触目惊心的一句话:“战争结束后,政客们握手言和,瓜分地盘;将军们加官进爵,享受荣华;富商们抢夺资源,经商发财;唯独只有穷人在掩埋孩子的尸骨。战争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杀死另一个农民的儿子。 泥泞的战场上,一位老农用布满裂口的手将儿子的军靴埋进树根下,靴筒里还卡着半片没吃完的麦饼——那是他临行前塞进儿子背包的干粮。 这场景里没有勋章,没有协议,只有泥土混着血的腥气,和远处谈判桌上水晶杯碰撞的轻响。 有人说战争是历史的必然,是文明进步的代价,但那些在战壕里数着弹孔过日子的士兵,他们懂什么文明? 他们只知道长官说“对面是敌人”,却不知道那个“敌人”昨天还在给妹妹写信,说打完这仗就回家种土豆。 政客们在地图上画一条线,就是千万家庭的生死线;富商们往军火库里投一笔钱,就能在战后的废墟上建起新的工厂。 可谁问过那个在防空洞里抱紧女儿的母亲——她的家明明在战线以南,为什么炮弹会落在厨房的水缸上? 战争真的只是资源的重新分配吗?当一个孩子的书包变成裹尸布,当耕地变成雷区,这种“分配”到底成全了谁的账本? 那些躲在掩体里签署停火协议的人,西装上没有一点硝烟味;那些在庆功宴上举杯的人,酒杯里倒映的不是废墟,是新的疆界图。 “太平本是英雄创”,可英雄的名字大多刻在无字碑上,或者干脆烂在无人知晓的弹坑里。 享太平的人,总说“牺牲是必要的”,却从不说“为什么牺牲的总是他们”——那些没读过多少书,只想守着几亩地过一辈子的普通人。 我们总把和平当空气,直到有人在空气里呛出了血。 当新闻里的伤亡数字变成“我方大捷”时,有没有人想过,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再也回不了家的农民的儿子? 战争结束后,新的政府大楼盖起来了,股票市场涨起来了,只有村口的老槐树还在等那个说要给它浇水的孩子。 我们生在和平年代,不是因为世界没有战争,而是有人替我们把战场挡在了看不见的地方——可那些挡在前面的人,他们本该也有机会坐在阳台上晒太阳的。 当我们讨论“和平的珍贵”时,不如先想想:怎么让那些创造太平的人,也能摸到太平的温度。 毕竟,泥土不会忘记每具尸骨的重量,就像和平不会忘记每双托举它的手。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好小鱼

好小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