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女子就是女英雄赵一曼,此时的赵一曼刚被日寇折磨完,日军为了炫耀,给她拍摄了这张照片。 谁能想到,这张黑白照片里,那个衣衫褴褛却眼神如炬的女子,刚熬过了日寇整整九个月的地狱般酷刑!她的双手被烙铁烫得焦黑,手指关节被铁钳拧得变形,腿上还留着刺刀划过的深可见骨的伤口,可她望向镜头的目光,没有一丝怯懦,反倒像一把出鞘的利剑,直刺日寇的豺狼野心——这哪里是日军想要的“屈服”,分明是英雄留给侵略者最沉重的嘲讽! 赵一曼的骨子里,从来就刻着“不屈”二字。她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可她偏偏挣脱了裹脚布的束缚,剪掉长发,背着家人偷偷考上宜宾女子中学,成了当地第一个冲破封建牢笼的“叛逆姑娘”。在学校里,她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看着军阀混战、百姓流离的惨状,毅然立下“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誓言。1926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前往苏联学习,回国后投身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化名“赵一曼”,带领抗联战士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周旋。 那些年,赵一曼既是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双枪女司令”,也是一位心怀牵挂的母亲。1932年,她生下儿子陈掖贤(又名宁儿),可当时抗日烽火正燃,她只能狠心将未满周岁的儿子托付给亲属,自己转身奔赴战场。在写给亲属的信里,她写道:“宁儿幼少,望汝等善为抚育,使其成为有用之材,为国家民族尽最大之力。” 谁能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诀。 1935年11月,在与日寇的激战中,赵一曼为掩护战友突围,腿部中弹被俘。日寇以为抓住这位“女匪首”就能撬开抗联的秘密,可他们低估了赵一曼的钢铁意志。审讯室里,鞭子抽、烙铁烫、辣椒水灌、老虎凳压,甚至用烧红的铁钎刺穿她的锁骨,日寇能想到的酷刑都用上了,可赵一曼始终咬紧牙关,只字不吐。有汉奸劝她“识时务者为俊杰”,她当场啐了对方一口:“你们这些卖国求荣的狗东西,迟早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日军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他们给她治伤,送她好酒好菜,假意许诺高官厚禄,可赵一曼一眼就看穿了他们的阴谋。她趁机向看守她的伪警察于忠学宣传抗日道理,于忠学被她的气节打动,偷偷给她传递消息,甚至计划帮她越狱。可惜计划败露,于忠学被日寇杀害,赵一曼也遭到了更残酷的折磨。 1936年8月2日,日寇知道再也从赵一曼口中得不到任何信息,决定将她公开处决,以儆效尤。行刑前,日军再次给她拍照,想留下她“狼狈不堪”的样子,可赵一曼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整理了一下凌乱的衣衫,挺直了脊背。照片里的她,虽然脸色苍白、遍体鳞伤,却眼神坚定,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轻蔑——她要用这最后的姿态,告诉日寇:中国人是杀不绝的,抗日的火种永远不会熄灭! 行刑路上,赵一曼高唱《红旗歌》,沿途百姓无不落泪。走到珠河县城北门的草坪上,她被日军绑在柱子上,面对刽子手的枪口,她高声喊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声响起,年仅31岁的赵一曼倒在了血泊中,可她的精神,却像一颗种子,在东北大地生根发芽。 多年后,人们在赵一曼的遗物中发现了她写给儿子宁儿的遗书,字迹潦草却饱含深情:“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封信,字字泣血,句句含情,既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更是一位革命者对国家的赤诚。 日军本想通过这张照片炫耀他们的“战果”,却没想到,这张照片成了他们残暴罪行的铁证,成了赵一曼英雄气节的永恒见证。如今,这张照片被珍藏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每当人们看到它,都会想起那个在酷刑面前不屈不挠、在生命最后一刻仍坚守信仰的女英雄。 赵一曼的牺牲,不是结束,而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奋起反抗的开始。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她这样的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我们才能打败侵略者,迎来民族的解放。他们的名字,或许会被岁月尘封,但他们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那是对国家的忠诚,对信仰的坚守,对民族的担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