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彭德怀去世时,临终想见朱德,他一次一次地向看守请求,可谁也不告诉朱德。后来朱德知道后大声痛哭:“你们为啥子不让我去看彭老总!” 彭德怀和朱德性格不同,朱德稳重,彭德怀直脾气,但他们互补,成就不少事。比如在抗战时期,他们作为正副总指挥,率领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中,两人密切配合,为胜利贡献大。长征路上,他们协调部队,翻越雪山草地,经历艰辛。1952年彭德怀从朝鲜回来,向中央汇报工作,两人见面时无拘无束,像自家兄弟。朱德常评价彭德怀在指挥方面无人能比,彭德怀也尊重朱德的领导。这种关系不是表面,而是多年战场积累的信任。 彭德怀在1974年身体越来越差,北京那间小屋成了他的最后地方。他瘦得不成样,一次次向看守提想见朱德的要求,看守没回应,也没传话出去。侄女彭美魁1973年探视过他,看出他状况不好,想帮着争取医疗条件,但没成功。到了11月,病势加重,他还是没等到朱德。11月29日下午,他就这样走了,没人陪在身边。消息过了几天才到朱德那儿,朱德那时88岁,身体也不行,听说后眼泪掉下来,拍桌子喊出那句话。彭德怀多次求见,却被阻挡,这事成了他们友谊的尾声。 彭德怀临终前数次求见朱德,都没实现,看守严格执行命令,不向上级报告。1974年11月,彭德怀被病痛折磨,意识时清醒时模糊,在清醒时刻,他用尽力气表达心愿,但请求如石沉大海。朱德得知后,老泪纵横,伤心得无法自已。这件事反映出革命老人晚年的无奈,两人未能见面,留下永久遗憾。彭德怀从井冈山到抗战,一直是朱德的得力助手,这种情谊在最后时刻被挡住,让人感慨。 朱德后来常跟身边人说起彭德怀的好,说他耿直敢干,是红军缺不了的人。朱德自己也老了,走路拄拐,但还尽力维护老战友的名声。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送葬时很多人来,场面肃穆。彭德怀1978年平反,贡献得到认可,骨灰先放八宝山,1999年回湖南湘潭,那儿建了纪念馆,放着他生前的照片和资料。朱德在四川仪陇的故居也成纪念馆,来人不少。两人故事写进书里,传给后人。 彭德怀和朱德的交情,从井冈山到长征,再到抗战,一路走来不容易。彭德怀直脾气,朱德稳重,两人互补,成就不少事。1974年那事,让人看到革命老人晚年的无奈。彭德怀求见朱德没成,朱德事后知道那么难过,这中间的遗憾,谁能说清。历史就这样,留给咱们慢慢品。想想彭德怀从小穷到当大将,朱德从讲武堂到总司令,他们的路子多像普通人奋斗史。井冈山会师时,部队粮食少,国民党追得紧,两人商量对策,硬扛下来。 长征路上,过草地时大家啃树皮,彭德怀在前头带队,朱德管大局。抗战太原那仗,彭德怀跑前线,朱德调兵,这样的配合,靠的是多年信任。到1974年,彭德怀病重,一遍遍求看守帮忙见朱德,看守不理。彭美魁前一年看过他,想帮没帮上。11月病情恶化,他没见到人就走了。朱德几天后知道,哭了,喊出心里的不平。这事简单,却戳人心窝,革命战友间的情谊,就这么被挡住了。 朱德后来总提彭德怀的贡献,说他硬骨头。朱德自己1976年走时,很多人送他。彭德怀平反后,骨灰回老家,建馆子纪念。朱德故居也成景点。他们的故事,提醒咱们革命不是光荣那么简单,还有人情在里头。彭德怀和朱德,早年背景不同,但都投身革命。彭德怀从湘军起步,朱德从云南讲武堂出来,两人后来在井冈山碰头,成了搭档。长征、抗战,一仗仗打下来,互相帮衬。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期间担任志愿军司令员,朱德作为老领导给予支持。两人名字也密不可分,彭德怀常说朱德像兄长。朱德评价彭德怀在战场指挥上做到极致。1928年会师后,他们共同开辟江西根据地,对付围剿。1934年长征开始,两人协调红军行动。抗日时期,朱德和彭德怀率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贡献突出。彭德怀组织百团大战,朱德统筹大局。 两人私交甚笃,朱德孙子朱和平回忆,他们从井冈山起并肩战斗。彭德怀脾气不好,但对朱德很融洽。1954年,黄公略女儿向彭德怀提请求,彭德怀请朱德帮忙。1953年,两人下棋,彭德怀悔棋被抓包,还开玩笑说给别人面子。这些小事显示他们关系亲密。朱德和彭德怀作为莫逆之交,棋盘上是老对手,生活中是真兄弟。 彭德怀出身贫寒,年少艰辛,中华民国成立后供职湘军,后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朱德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后留学德国加入中共。两人会师井冈山,开启长期合作。庐山会议后,彭德怀处境不好,但朱德仍关心。1973年彭德怀患癌住院,朱德未能探望。彭德怀临终心愿见朱德,未果。朱德闻讯后感慨:要死的人还能做啥。 彭德怀去世后,朱德没忘他,常说他的好。朱德走后,彭德怀平反,纪念馆建起来。两人事迹流传,值得琢磨。朱德在延安时期就与彭德怀合作密切。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检讨时,向朱德保证从严。朱德建议彭德怀打电话给别人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