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胡宗南得知自己的秘书熊向晖,其实是隐藏多年的中共特工。但让人意外的是,胡宗南并没有对熊向晖的家属下手,而是停掉了他正在美国读书的学费。 熊向晖原名叫熊汇荃,家里有点底子,父亲做过官,可那时候国家乱成一锅粥,谁家都不得安生。1936年,他考上清华大学中文系,本该埋头书堆里念书,结果抗日烽火烧得人心浮动,他早早接触了地下党,很快就递交了入党申请。那年头,青年学生里不少像他这样,书读得不多,心思却全在救国上。党组织看中他的机灵和稳当,就把他推向了国民党西北的胡宗南那边。为什么选胡宗南?因为他是蒋介石的亲信,手握重兵,陕北边区离他防区就一步之遥,得摸清他的底细才能防患未然。周恩来亲自点将,研究了胡宗南的脾气秉性,知道他喜欢拉拢有点左倾的年轻人,觉得那些人脑子活络,不死板。熊向晖正好对上号,家世清白,清华高材生,还带点不羁的劲头,派他去准没错。 就这样,1938年,熊向晖进了胡宗南的秘书处,先从侍从副官干起。胡宗南那时候正扩充势力,急需人才,熊向晖办事细致,笔头子硬,很快就入了他的眼。起初,胡宗南还防着一手,机要文件不让他碰,可熊向晖不急不躁,处理起日常公文来滴水不漏,渐渐地就升了机要秘书。胡宗南开始信任他了,开会带上他,私下里还聊些家常。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待了十二年,这段时间里,他传递的情报件件是金子。拿1943年来说,那年蒋介石觉得共产国际散了,共产党没了靠山,正是下手的好时候,就密令胡宗南带五十万大军闪击延安。胡宗南在西安的指挥部里布了半天局,部队番号、进攻路线、时间节点,全都定得死死的。熊向晖当时就在跟前,记下这些,稍后就通过秘密渠道送了出去。延安那边接到消息,立马调整部署,蒋介石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四年后,1947年三月,胡宗南卷土重来,又想进攻延安。那时候国民党内战吃紧,胡宗南的部队从西安调到洛川,准备大干一场。熊向晖正好在杭州度蜜月,新婚燕尔,本该乐呵着,可一封电报把他召了回去。胡宗南给了他两份文件,一份是进攻方案,一份是陕北兵力部署,熊向晖看完就牢牢记在脑子里,赶回西安后,第一时间把情报捅给了上级联络人王石坚。结果呢,毛泽东使出空城计,带着党中央撤出延安,把个空壳子留给胡宗南。胡宗南扑了个空,几十万大军围着座空城转悠,颜面扫地,蒋介石气得直拍桌子。这两次情报,直接救了陕北根据地,也让解放战争的转折来得更快。 转眼到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胡宗南撤到南京,日子过得提心吊胆。那年九月,军统头子毛人凤的部下沈醉突然送来一沓破译电报,胡宗南一看,脸都绿了。原来,美国人监听了北方情报线,王石坚落网后全招了,熊向晖的联络代码、传递路径,一清二楚。胡宗南这下子傻眼了,他万万没想到,这个跟了自己十来年的心腹,竟是共产党安插的钉子。那些年,延安两次脱险,全是熊向晖的手笔,胡宗南越想越气,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按说他这时候该雷霆大怒,抓人、拷问、株连家属,一套来下来解恨。可奇怪的是,他没动静。熊向晖的妻子王丽华还在国内,结婚那年蒋经国亲自证婚,背景不浅,胡宗南要是下手,准得惊动老蒋。更何况,熊向晖那时在美国西部储备大学读硕士,胡宗南每月还给他寄学费,算是栽培后辈。胡宗南纠结了几天,最后只下令停了这笔钱,没上报蒋介石,也没派人盯着王丽华。就这么着,事压了下来,他自己咽了口恶气,烂在肚子里。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胡宗南为什么这么怂?其实说白了,他胆小,谨慎过头了。蒋介石最恨手下大将身边藏着共产党特务,要是这事捅上去,胡宗南的两次失利就全算他头上,位子铁定不保。1943年和1947年的败仗,本来就让他在蒋介石那儿失了分,哪敢再添乱?再说,王丽华的婚礼上蒋经国出面,动她等于打蒋家脸,胡宗南算盘打得精,宁可睁眼闭眼,也不想自找麻烦。他这人,表面上黄埔系骨干,蒋介石的西北王,手握几十万兵,可骨子里就是个保乌龟,事事求稳,胆量不足。停学费这手,算是他唯一能碰的边儿,报复心眼小,够不着的地方就不伸手了。熊向晖在美国接到风声,赶紧收拾行李,十一月坐船回国,十二月就到了北京。国民党乱套了,他这时候回来,等于卸下千斤重担。 回国后,熊向晖进了中南海,见到了周恩来。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没几个月,北京城里还带着股硝烟味。周恩来招呼他坐下,直奔主题,解释了胡宗南的那些弯弯绕。熊向晖听了,点点头,总算解了心头疙瘩。周恩来说得清楚,胡宗南不是不想下狠手,而是没那胆子。他恨熊向晖恨得牙痒,可上报蒋介石等于自爆雷,蒋介石那脾气,谁沾上谁倒霉。王丽华的身份特殊,结婚时蒋经国在场,胡宗南一动弹,就得牵出高层是非,他哪敢?周恩来还提了提,这些年熊向晖的情报功劳大,党中央一直记着。熊向晖从情报线转到外交岗位,后来当了驻墨西哥大使、驻英国大使,干得风生水起。胡宗南撤到台湾后,郁郁不得志,1962年就病死了,再没提过熊向晖这茬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