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曾国藩胞弟的曾孙女曾昭燏,登上了南京灵谷寺,随即纵身跃下。事后,人们

峻辉聊过去 2025-11-20 22:29:18

1964年,曾国藩胞弟的曾孙女曾昭燏,登上了南京灵谷寺,随即纵身跃下。事后,人们在她的大衣口袋中翻出了一张字条,上面留有短短8个字,却让人潸然泪下。 曾昭燏是曾国藩弟弟曾国潢的长曾孙女,家里条件好,从五岁起就进家塾念书,跟着族师曾筱屏学《十三经》那些老古董。想想看,那时候女孩子能读书就不错了,她还挺争气,1921年和姐姐曾昭浚一起去长沙艺芳女校上学。这学校是她堂姐曾宝荪和堂兄曾约农拉赞助建的,姐俩本来学得挺好,谁知第二年姐姐得伤寒死了,母亲想让她回家躲躲病,可堂姐劝住了,她才继续念下去。 后来1929年,她考上国立中央大学,先读外文系,第二年转国文系。1931年秋天开始跟胡小石学,1933年毕业拿了文学士,当了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1934年又进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写了篇《读〈契文举例〉》。这姑娘脑子活,1935年直接出国去英国伦敦大学读考古,师从叶慈,1937年硕士毕业。毕业后还去德国柏林大学实习,挖了柏林和石勒苏益格的遗址,在慕尼黑博物院学博物馆管理。1938年4月回英国当了伦敦大学考古助教,可没多久,9月就打包回国了。 回国后,她1939年初进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当专门设计委员。2月参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博物院合办的苍洱古迹考察团。3月到1940年9月,她跟吴金鼎、王介忱在大理苍山挖遗址,马龙、佛顶甲乙、龙泉、白云甲这些地方都去过,这是中国考古第一次用科学方法搞“锄头考古”,他们给这文化起了名“苍洱文化”。1940年6月,博物院迁到四川南溪李庄,她也跟着去。1940到1944年,主持彭山汉代崖墓发掘,还考察川康少数民族,写了14篇报告。在李庄,她办了远古旧石器展览会。1941年2月起代理博物院干事,1942年和吴金鼎合编《云南苍洱境考古报告》,这是云南第一本考古专著。1943年跟李济合写《博物馆》,重庆正中书局出的。 抗日胜利后,她随博物院回南京,代理主任,管建设,还兼战时文物损失清理委员会、战后文物保存委员会委员。办了汉代文物展、青铜器展,跟故宫博物院联合展。1948年进联合国国际博物馆协会,当中国九位会员之一。1949年前夕,她没去台湾,还反对文物迁台,给杭立武写信,说运走文物万一损了,主持的人永为民族罪人。4月14日,她和徐森玉、王家楫在上海联名呼吁把已运台湾的文物拉回来。 新中国成立,1950年南京博物院建起来,她先当副院长,院长是徐平羽。1950到1952年,主持江宁东善桥南唐二陵发掘,写了《南唐二陵发掘报告》,还考察湖熟镇,确认商周台型遗址,在江宁其他地方挖出类似文物,提出“湖熟文化”这名字。1955年1月升院长,兼华东文物工作队队长、治淮文物工作队队长、南京市文管会副主任、江苏省社联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筹备会理事、《文物》和《江海学刊》编委、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学术委员。1956年入九三学社。在南京大学教“考古学通论”和“秦汉考古”,跟尹焕章合写《试论湖熟文化》《古代江苏历史上的两个问题》。1958年帮江宁县建博物馆,把湖熟文化和南唐二陵文物移交。1960年后,管江宁六朝陵墓石刻、南唐二陵、牛首山弘觉寺塔维修,组织《社会发展史展览》《江苏历史陈列》。她还是南京市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二三届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委员、江苏省妇联副主席。一辈子没结婚,没孩子。 可谁想到,1964年3月,她因精神忧郁症进南京丁山疗养院。12月23日,她从南京灵谷寺北塔跳下身亡,才55岁。安葬在江宁南唐二陵,那地方她生前挖过。事后,在她大衣口袋里找到字条,写着“我的死与司机无关”。这八个字,简单却让人心酸。她到最后,还想着别连累别人。 她死后,陈寅恪1965年2月写了诗悼念:《乙巳元夕前二日,始闻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燏君逝世于灵谷寺,追挽一律》。诗里感慨她一生贡献,却这样结束。她的离去,让考古界损失大。南京博物院继续她的工作,扩展展览,保存她挖的文物。她的学生和同事,继承她的方法,继续江苏考古调查。她的报告和书,还在用,影响后辈。

0 阅读:57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