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号,上海一男子赴日旅游在日媒镜头前讲到: 我不在乎政府的呼吁,花我自己

桃叔笑谈 2025-11-20 20:50:31

11月16号,上海一男子赴日旅游在日媒镜头前讲到: 我不在乎政府的呼吁,花我自己钱是我的自由,我觉得日本很安全。 这一番话引发全网热议,有人指责他拎不清,觉得这时候去日本就是凑热度、不爱国;也有人为他辩解,认为花自己的钱是个人自由,不该随意扣帽子。这事看似极端,其实背后藏着的是个人消费自由与公共情绪的碰撞。 一组数据更能印证这并非个例,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赴日游客就有748.72万,同比增长42.7%,全年预计能突破1000万,这说明不是只有他一个人选择去日本,而是有庞大的群体在按自己的计划出行,男子不过是被日媒镜头捕捉到的一个缩影。 政府的呼吁更多是基于安全风险的提醒,并非法律层面的禁令,签证照办、航班照飞,多家航司也只是提供免费退改选项,并没有强制阻止出行,这就意味着在法律框架内,个人确实有安排自己行程的权利。 还有消费自由这事,男子强调花自己的钱,这话没毛病。2024年访日外国游客消费总额8.1万亿日元,中国内地游客就贡献了1.73万亿日元,占比21.3%,而且中国游客在日购物支出占旅游总开支的43.1%,远高于其他国家游客,从东京银座到大阪心斋桥,不少百货商场和药妆店都靠着中国游客撑场面,这说明旅游消费本就是双向的经济交流,不是单方面的“送钱”。 那些骂“不爱国”的人,可能没意识到自己家里说不定就有日本品牌的家电、化妆品,要是按这个逻辑,难道用进口商品也成了不爱国?这种双重标准未免太苛刻。 类似的情况早有先例,当年中韩因“萨德”问题关系紧张时,也出现过大规模抵制赴韩旅游的声音,但后来随着关系缓和,游客数量还是慢慢恢复了,说明把旅游选择和爱国情怀简单绑定,本身就站不住脚。 而且很多人赴日旅游并非一时兴起,搜索资料里提到不少游客提前半年就订好了机票酒店,有的甚至攒了很久的假期,要是临时取消,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难得的休息机会,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专门的代退订中介,毕竟普通人不想为莫名的标签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 其实争议的核心在于,很多人把国家层面的外交博弈和普通人的生活选择混为一谈了。日本政客的不当言论该反对,国家的安全提醒该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怒火发泄到普通游客身上。爱国是种情怀,更是理性的行动,不是靠骂几句出行的同胞就能体现的。 2024年中国游客在日消费占比虽高,但这部分消费更多流向了旅游、零售等民生行业,并非直接转化为所谓的“军费”,这种简单的算账逻辑未免太过片面。 现实中,更多游客的选择是基于实际需求,有人是为了购物性价比,有人是想体验不同的文化,还有人是单纯想放松心情,这些朴素的想法不该被贴上“不爱国”的标签。 普通人都不容易,没必要互相看不顺眼,把个人出行上升到立场问题,反而会撕裂社会共识,不如多些理性包容,少些道德绑架,毕竟真正的爱国,从来不是限制别人的自由,而是尊重每个人在合法范围内的选择。

0 阅读:68
桃叔笑谈

桃叔笑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