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似曾相识,日本又要赌国运了!日本之所以急不可耐地死磕挑衅中国,是因为即将到来的2030年,那是它们的终极噩梦。它们要趁美国现在还舍不得放弃日,绑架美国一起对付中国。小日本不想再拖了,2026年开战尚有1%的胜算,2030年开战连0.1%的胜算都没有了。 日本这些年的变化很清楚,把战后几十年形成的和平发展模式往外推,频繁更新安保政策,加大军备投入,甚至在用词上开始恢复旧日本军队的军阶称呼,中方也强烈回应,强调绝不允许军国主义复活、绝不允许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和和平稳定。 这些看似零碎的动作,其实指向一个方向,就是想在美国对它仍有战略需求的阶段,把自己绑在美方的战车上,顺带绑架美国,争取一线对中国发力的机会。 美国近年来推进印太战略,构建复合盟伴体系,美日同盟的定位已经从单纯防御转为力量投射,日本在这个体系里不仅是执行者,还在理念和战略落地上扮演驱动、赋能的角色。 它借船出海的打算很明显,用参与印太战略去捆绑美国,推进自身军事安全政策转型,强化在地区安全架构中的存在感。 但时间是个关键变量,日本对自身经济和综合国力的未来预期并不乐观。 IMF和学术机构预判它的中长期增速只有0.6%左右,增长的内生动力依旧不足,财政高度依赖债务,货币政策空间有限。 更现实的是,今年三季度日本的GDP已经六个季度来首次萎缩,内外需双双失速逼得政府要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对于一个资源有限、老龄化加剧的国家来说,未来的竞争力很可能持续下滑,它自己很清楚2030年后的实力差距会更明显,这种焦虑直接投射到对外战略上。 另一方面,美国目前在印太的格局还没有削弱日本的地位,反而在强化。 华盛顿升级驻日美军为联合部队总部,扩大任务范围,配合日本自己的联合作战司令部,这就是双方在实战准备层面更紧密的体现。 在美日印澳等机制下,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军事角色能帮助美国遏制中国进入西太平洋,强化海洋国家联盟的布局。 这些硬件和机制的完善需要时间,若到2030年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挪动,或者对日本的依赖降低,日本的杠杆作用就会减弱,所以它希望趁现阶段美方舍不得释放它的时候,推进最激烈的战略风险操作。 此前石破茂上任后释放改善中日关系的姿态,中方和日方在高层互动、签证政策、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不少进展,但同时它在安全领域保持与美方的高频配合,这种双轨策略是为了在外交上多布筹码,在安全和军备方面持续加码。 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引发中方严正交涉的事例也反映出,国内右翼势力在推高对华摩擦强度,把台湾问题放在安全战略的前沿,这些都是它主动制造摩擦的行动。 日本在国家存亡的关口总喜欢“赌国运”,不惜把国运压在军事冒险上以小博大。 今天它看到的是一个未来危险的时间表:2030年,它的经济可能更糟,美国可能战略重心转移,中国综合国力和地区影响力将更强。 它的判断是,等到那时即便有冲突,胜算几近于无,所以它把赌注提前到2026年前后,觉得即便是1%的机会也好过将来连0.1%的可能性都不剩。 日本赌国运的本质,是想用有限的时间和残存的优势去翻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有能力决定地区格局,它在印太战略中的角色更多是执行者,“美国主导日从”的现状不会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