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大老爷们,CT报告上写着‘子宫未见异常’?这医院是拿我开玩笑呢?”安徽宿州的张先生举着检查报告单,气得手直发抖。11月16日,他因腹部不适到宿州市埇桥区蒿沟镇卫生院做CT检查,没想到报告单上赫然出现“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的字样。更离谱的是,这份报告的审核医师、报告医师均为同一人,审核时间仅比出报告时间晚半小时——这哪是三甲医院的专业水准?分明是拿患者的健康当儿戏! 荒诞报告背后的层层失守 张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2023年四川富顺县曾有男子因腹痛做CT,报告单直接标注“女性”;2021年保定某医院也出现过男患者被查出“子宫正常”的乌龙。但这次宿州事件更令人愤怒:涉事医院是宿州市唯一的三甲综合医院,合作方蒿沟镇卫生院竟将患者影像直接上传至三甲医院系统,由“放射专家会诊团队”审核。结果呢?专家团队连患者性别都没核对,就机械套用模板出具报告,审核流程形同虚设。 更讽刺的是,当张先生公开报告后,卫生院工作人员先是承认“临床医生没注意到错误”,后又宣布“终止与宿州市立医院合作”。而宿州市立医院虽迅速停职涉事医生和科室主任,却只轻描淡写地归因于“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疗质量管理不规范”。可患者要的不只是道歉——张先生气愤地质问:“如果报告里写的是‘癌症晚期’,我是不是要被活活吓死?” 医疗信任崩塌,谁该为荒诞买单? 这起事件最刺痛人心的,是它撕开了医疗体系“专业外衣”下的漏洞。从基层卫生院到三甲医院,从影像采集到报告审核,本该环环相扣的流程,却因“模板套用”“人工疏忽”沦为儿戏。有网友翻出宿州市立医院官网的宣传语:“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守护群众健康。”可如今这份漏洞百出的报告,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专业”二字上。 更可怕的是,这种荒诞并非偶然。据统计,我国每年医疗差错中,因“信息录入错误”“报告审核疏漏”导致的案例占比超30%。这些错误或许不会直接致命,却像慢性毒药,一点点侵蚀着医患之间的信任。当患者拿着“子宫正常”的男性报告单,当家属面对“癌症误诊”的虚假通知,他们还能相信医生吗?还能放心把生命托付给医院吗? 医疗质量无小事,别让“荒诞”成为常态 目前,宿州市立医院已启动调查,承诺“依规依纪严肃处理”。但公众要的不仅是追责,更是整个医疗体系的反思:为什么模板化报告能通过审核?为什么基层医院与三甲的合作沦为“甩锅游戏”?如何用技术手段(如AI自动识别性别、强制双重审核)堵住漏洞? 医疗质量没有“差不多”,只有“零差错”。一个写错性别的报告,可能只是笑话;但一次漏诊的癌症、一场误判的手术,毁的就是一个家庭。正如网友所说:“我们不怕医生累,怕的是他们累到连核对性别的时间都没有;我们不怕医院忙,怕的是他们忙到连基本的专业都丢了。”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你拿到一份写错性别的检查报告,会选择维权到底,还是自认倒霉?你觉得医院该如何重建信任?评论区聊聊吧——你的每一次发声,都可能成为推动医疗进步的力量。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走进检查室的患者。 来源:头条热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