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表态后,琉球不再忍了,点名批评日本高市早苗 11月17日,琉球知事玉成丹尼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的表态,似乎比历届政府立场更加尖锐,对国际社会影响巨大。 玉成强调,日本首相的职责之一,就是尊重民众废除核武器的意愿,民众不会接受对无核三原则的重新评估,敦促东京谨慎考虑此事。 这位日本首位女首相上台后动作频繁,10月刚宣布将防卫预算提至GDP的2%,随即释放“重新评估无核三原则”的信号。 所谓无核三原则,即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是日本战后安保政策的基石,更是琉球民众的核心关切——全日本70%的美军基地集中在琉球,若部署核武,琉球将成为首要目标。 玉成丹尼的愤怒不是装的,有数据撑着。琉球政府11月刚做的民调显示,83%的民众明确反对在本土部署任何核相关设施,比去年又涨了12个百分点。 更关键的是,68%的人支持“重新探讨琉球与日本的关系”,这个比例在2015年还只有32%。十年间翻了一倍,背后是琉球人对东京“牺牲琉球保本土”政策的长期积怨。 从法理根源来看,琉球并非日本固有领土,1879年日本武力吞并琉球王国时,清朝未予承认,琉球国王曾派使臣赴北京求援,相关记载留存于故宫档案中。 二战后《波茨坦公告》明确界定,日本主权仅限于本州等四岛,琉球事务由战胜国处置。1972年美国向日本移交琉球“施政权”时,特意强调“不涉及主权”,这一表述为后续争议埋下伏笔。 中国上月的表态,恰好点破这一伏笔。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直接援引《波茨坦公告》原文,从法理层面为琉球问题定调。 这直接将东京置于被动——日本1945年签署的投降书明确“接受波茨坦公告”,其法理基础无从否认。正是基于这一法理支撑,玉成丹尼在半个月后公开叫板首相,立场明确且底气充足。 该地距中国台湾岛仅600公里,距钓鱼岛约400公里,是美国“第一岛链”的核心支点。高市早苗推动核武评估,本质是强化琉球与美军的绑定,巩固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 琉球民众早已忍无可忍,2024年普天间基地直升机坠毁于附近小学操场,造成3名学生受伤,数千民众围堵基地抗议达半个月。 2016年美军士兵强奸琉球少女案,引发全岛百万人游行,诉求直指美军撤出。对于这些事件,东京始终敷衍应对,要么宣称“美军保障地区安全”,要么仅以经济补偿了事,从未解决核心问题。 高市早苗触碰“无核三原则”,直接踩中琉球民众的红线。1971年美国曾计划在琉球部署核导弹,琉球民众发起“万人血书”运动,成功阻止了这一计划。高市早苗重提相关议题,显然忽视历史教训。 玉成丹尼直言“民众不会接受”,正是依托坚实的民意基础,也看清了东京不敢与琉球彻底对立的处境——若彻底激怒琉球,其发起“主权公投”将使东京陷入彻底被动。 这一态度不难分析:《波茨坦公告》由美国牵头签署,如今若表示反对,无疑是自相矛盾,加之特朗普政府正计划将部分驻琉美军调往关岛以减轻驻军压力,根本不愿卷入核武这一敏感议题。 对比德国与日本的战后态度,差异尤为显著。德国战败后不仅承认领土变更,还立法禁止纳粹言论,如今已成为欧盟核心。 日本则相反,8月修改教科书淡化侵略历史,9月首相参拜靖国神社,10月提升军费,11月便图谋突破“无核三原则”红线。这种拒不反思的态度引发周边国家警惕,东盟峰会今年未邀请高市早苗,便是明确信号。 多年来琉球“独立运动”虽未形成规模,但民间自主认同持续提升。2025年琉球大学调查显示,18至30岁年轻人中,45%认为自己“首先是琉球人,其次才是日本人”,较十年前提升20个百分点。 同时,琉球与中国的交流日益密切,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500亿人民币,较2019年翻倍,经济联系深化将进一步强化其自主意识。 另有一易被忽视的维度,琉球与日本文化存在本质差异。琉球拥有自身语言,传统服饰与日本和服存在显著差异,节日习俗更贴近中国福建。 历史上,琉球长期为中国藩属国,与福建的贸易往来持续数百年。这种文化认同,并非日本数十年“同化教育”可消解,一旦法理层面出现突破,文化认同将转化为明确的政治诉求。 玉成丹尼批评高市早苗,表面是反对核武部署,实则借中国表态的契机,争取琉球自主权利。中国的表态并非单纯支持琉球,核心是维护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若日本可随意篡改历史、突破法理约束,将引发连锁示范效应,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一事件的启示在于:历史法理是国际博弈的核心依据。日本试图通过篡改历史、强化军事实现扩张,必然行不通。 琉球民众的发声,印证了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的客观规律。后续东京的应对将成为关键,若持续触碰红线,琉球问题的原有格局或将被彻底打破。 MCN双量进阶计划 信息来源:高市要搞新动作,冲绳知事:国民绝不答应! 极目新闻2025-11-17 2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