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接拉满,美国和日本最担心的事情发生? 中国公开展示HQ-20防空系统的完整实弹发射画面,从升起发射筒到导弹脱筒的全流程都被清晰记录。 这份公开程度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要知道防空导弹的实弹发射全流程,历来都是各国国防的核心机密。 11月11日空军周年纪念影片一放出,不仅让军迷直呼过瘾,更让美国和日本的防务部门坐不住了,毕竟这款装备针对性极强,刚好戳中他们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痛点。 最近这一系列事件的时间线很有意思。就在四天前(11月7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暗示日本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介入台海冲突。 当时她的这番言论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中方随即提出严正交涉,结果仅仅过了4天,中国就放出了HQ-20防空系统的完整实弹发射画面,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恐怕不是偶然。 很多人看视频只觉得导弹飞得快、场面震撼,其实里面藏着的技术细节才是关键。 HQ-20采用无弹翼设计,只有尾部四片折叠尾翼,再加上尾喷口的燃气舵,让它能在垂直发射后瞬间调整方向,这种设计放在中远程防空导弹里都是顶尖水平。 它的弹长只有5.2米,弹径0.34米,比咱们熟悉的HQ-16还小巧,却能实现150-160公里的射程,秘诀就在新一代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上。 这种发动机能两次点火调整能量,让导弹在飞行末端还能保持4马赫以上的高速,拦截高超音速目标时一点不吃力,这可是连美国爱国者3都做不到的硬实力。 制导系统更是HQ-20的王牌,"惯性制导+中段指令修正+末段主动雷达+红外末制导"的四重模式,简直是为破解现代空战难题量身定做。 现在电子干扰技术越来越先进,单一雷达制导很容易被欺骗,但红外末制导根本不吃这一套,哪怕目标是RCS=0.01平方米的隐身战机,高速飞行时的热信号也逃不过它的探测。 美军F-22、F-35引以为傲的隐身优势,在HQ-20面前相当于"皇帝的新衣",再加上海马斯导弹这类短程弹道导弹,也能被精准拦截,等于直接废了对手的多款王牌装备。 光有导弹还不够,得有能看清目标的"眼睛"才行,HQ-20配套的JY-27V和YLC-8E反隐身雷达,堪称隐身战机的克星。 YLC-8E采用氮化镓组件,探测距离能达到500公里,对最先进的隐身目标探测距离也超200公里,还能同时形成128个波束覆盖空域。 JY-27V则能快速架收,几分钟内就能完成部署,在复杂地形中也能精准锁定目标,这两款雷达和HQ-20配合,相当于给防空网装上了"千里眼",不管是隐身战机低空突防,还是导弹饱和攻击,都能被提前发现、精准拦截。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国际同类装备,就能明白HQ-20的含金量,俄罗斯S-400虽然射程远,但体型庞大,部署灵活度差,而且抗干扰能力远不如HQ-20的复合制导。 美国爱国者3主打近程反导,射程只有160公里,还不能同时兼顾隐身目标和高超音速导弹。 更关键的是部署成本,HQ-20单辆发射车能装8枚导弹,而S-400单车载弹量最多4枚,爱国者3只有4枚,相同投入下,HQ-20能形成两倍以上的火力密度,这种性价比在实战中意味着更强的持续作战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HQ-20的舰载潜力,它纤细的弹体刚好能适配海军驱逐舰的通用垂发系统,实现"一坑四弹"部署。 目前我国055型驱逐舰搭载的海红旗9C虽然性能先进,但只能一坑二弹,要是未来换装舰载版HQ-20,单舰防空导弹携带量能翻倍,航母战斗群的防御圈会进一步扩大。 这一点连美国都羡慕,他们的标准-6导弹因为体型问题,至今无法实现一坑四弹,在中近程防空火力密度上已经落后一步。 回望几十年前,我国防空还得靠高炮和探照灯配合,抗美援越时期,战士们要在山区顶着40度高温,靠目视和简陋雷达发现敌机,即便如此也打出了辉煌战绩。 如今HQ-20的亮相,不仅是单一装备的进步,更是整个防空体系的飞跃。 从雷达探测到导弹拦截,从陆基部署到舰载潜力,从单目标打击到饱和攻击防御,我们已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防空网络,这种体系化优势,比任何单一先进装备都更有威慑力。 网友说得好,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靠妥协换来的,而是靠一款款像HQ-20这样的国之重器撑起来的。 它的公开亮相,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告诉世界,中国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任何试图挑衅的行为都要付出代价。 美日越是调整部署、强化戒备,越能说明这种威慑的实际效果。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