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注意到, 这次没人喊着抵制日货了 现在公开喊“抵制日货”的声音越来越少,核

高格风和 2025-11-17 23:21:24

有没有注意到, 这次没人喊着抵制日货了 现在公开喊“抵制日货”的声音越来越少,核心原因是国产手机、汽车等产品已高度普及,同时大家的消费观念更趋理性,选购时愈发看重质量而非单纯的产地——这并非不认可日货的优势,而是有了更多优质选择。 上了年纪的人大概都记得,前些年只要有相关热点事件,网络上就会掀起一波“抵制日货”的浪潮。有人会晒出砸掉自家日产汽车的视频,有人会在商场日系专柜前围堵劝阻消费者,甚至有人因为邻居开日系车就恶语相向。那种近乎狂热的情绪宣泄,看似是爱国情怀的表达,实则掺杂着盲目与冲动,非但没能真正打击对方,反而可能损害自身利益。 如今再看这种场景已经鲜有发生,背后最硬核的支撑,是国货实实在在的崛起。二十年前,想买台耐用的相机得盯着佳能、尼康,想换部流畅的手机首选苹果、索尼,想挑辆靠谱的家用车绕不开丰田、本田。可现在走进手机店,华为的影像技术、小米的性价比、蓝绿厂的创新设计,总能满足不同需求;汽车市场里,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销量碾压一众合资品牌,吉利、长城的品质也早已不输同级日系车。当国货能在技术、质量、服务上与日货平起平坐,甚至实现超越,消费者自然不必再用“抵制”这种极端方式表达态度。 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转变更具代表性。现在的大学生购物前会“看参数、查成分”,对着测评视频逐一对比性能,不会再因为“日本制造”就盲目追捧,也不会因为“国产”就刻意排斥。他们成长在信息透明的时代,比价平台、维权渠道让消费决策有了更坚实的依据,不再需要通过“抵制某国商品”这种外在符号来确认爱国情怀。这种理性不是冷漠,而是源于内心的自信——相信国货的实力,也相信自己的判断,不必用极端行为证明什么。 值得深思的是,理性消费从来不是否定爱国。百年前的五四运动中,国人抵制日货是因为民族工业脆弱,只能用这种方式反抗侵略与不公。而今天的我们,不用再靠放弃选择来表达立场,因为强大的制造业给了我们说“不”的底气,更给了我们“选”的自由。真正的爱国,不是砸掉别人的车,而是支持国货不断进步;不是拒绝所有外来商品,而是用理性选择倒逼市场升级。 现在仍有少数人会喊着“抵制日货”的口号,但这种声音已经很难形成气候。大家渐渐明白,消费是个人选择,更是市场行为,靠情绪驱动的抵制注定难以持久。只有当国货持续创新,当市场足够包容,当消费者足够理性,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既让本土产业茁壮成长,也让消费者能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
高格风和

高格风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