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衰落的速度,可能比我们大家预想的来得更快。悲剧的是,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西欧人无法承受这种下行带来的福利下降和收入下降。当下降达到20%的临界点时,一切都会走向失控。 德国人2024年的人均GDP降到了36130欧元,这个数字直接回到了2016年的水平。整整八年时间,经济增长等于原地踏步,可物价却没有。 欧元区2024年12月的通胀率还有2.4%,欧盟更是冲到了2.7%,食品和能源价格涨得比工资快多了。普通人手里的钱看着没少,实际能买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这种隐性的收入缩水,比明着降薪更让人难受。 收入跟不上还不算完,原本兜底的社会福利也开始缩水。意大利政府为了平衡预算,计划削减2025年的社会福利开支,结果直接引发了全国大罢工。 50多万人走上街头,交通、医疗、教育全停摆,都灵的火车站被示威者占领,博洛尼亚的市中心堵得水泄不通。 这些西欧人从小就习惯了免费医疗、高额失业救济和早早退休,现在突然要面对看病排队变长、养老金推迟发放,自然没法接受。 更关键的是欧洲的经济引擎已经转不动了,德国作为欧洲工业的领头羊,2024年不含建筑业的工业产出又萎缩了3%,机械设备和汽车出口双双下滑。曾经引以为傲的“德国制造”,现在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70%的德国能源密集型企业都在计划转移投资,要么搬到中国、印度,要么转到欧洲其他国家。过去五年,德国平均每年有超过2000亿欧元的资金流出海外,这些钱本可以用来升级工厂、改善基础设施。 而企业跑路的背后是欧洲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欧盟的气候政策让碳排放证书价格飙升,企业光为排污就要多花一大笔钱。德国政府给企业的电网补贴,对于电力密集型行业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最多只能覆盖2%到3%的成本。 偏偏这时候美国还加征关税,德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占比超过10%,这一下又给企业增加了新的压力。不少工厂老板算来算去,觉得留在欧洲根本不赚钱,干脆直接搬走。 除此之外劳动力短缺更是让欧洲雪上加霜,欧盟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已经达到21.6%,而15岁以下的孩子只占14.6%。劳动适龄人口早就不增长了,工厂招不到工人,养老院缺护工,连医院都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为了弥补劳动力缺口,欧洲只能引进移民,但移民融入问题又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不少国家的民粹政党趁机崛起,进一步撕裂社会。 而且社会动荡的苗头已经越来越明显,意大利的罢工不是个例,法国的黄背心运动余波未平,德国的工会也在频繁组织抗议。民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他们不会管经济下行的复杂原因,只知道自己的生活水平在下降。这种不满很容易转化为对政府的不信任,甚至引发更极端的社会事件。 这个曾经被视为发达典范的欧洲,现在正陷入多重困境。工业外流、人口老化、福利缩水、社会分裂,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恶性循环。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欧盟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只有0.9%,而德国可能直接停滞不前。这样的衰落速度,别说外人没料到,就连欧洲自己的政客们,恐怕也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养尊处优的日子过久了,再想适应下行的节奏就难了。欧洲现在面临的,不只是经济数据的下滑,更是整个社会体系的调整阵痛。如果找不到破解之道,这种衰落的势头恐怕还会加速,那些曾经的繁荣景象,可能会消失得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