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妄之灾!浙江杭州,一对夫妻把一台全新的苹果手机挂到网上售卖,标价是9600元,很快来了一位爽快的客户,二话不说转账10000块钱,把手机取走了。夫妻俩本以为是个正常的交易,可几天后银行卡就被冻结了,一问才知道这笔钱涉诈。 杭州拱墅区长庆派出所的接警大厅里,袁女士攥着银行卡的手不停发抖。 11月3日这天,她原本只是去超市买些日用品,可POS机反复弹出的“交易失败”提示,让一场看似顺利的二手交易彻底露出了狰狞面目。 银行说卡被外地公安冻了,说涉及诈骗赃款!她的声音里满是慌乱。 而接待民警李哲刚处理完一起反诈预警,听到“冻卡”“诈骗”这些关键词,立刻警觉起来。 他给袁女士倒了杯热水,让她慢慢说,随着讲述的深入,10天前那笔“异常爽快”的手机交易,逐渐浮出水面。 袁女士的丈夫胡先生是个数码爱好者,10月初咬牙给妻子买了台苹果17ProMax,想给她个惊喜。 可袁女士拿到手机后却直皱眉,平时就接接电话,这手机太浪费了,架不住妻子的坚持,胡先生10月22日在二手平台挂出了这台未拆封的手机,标价9600元。 但让他意外的是,不到20分钟就有买家联系,对方语气干脆,不用看细节,我信得过,能不能线下自提?省点平台手续费。 胡先生正愁邮寄麻烦,当即答应第二天见面前提,对方又说“公司采购要走公账”,让胡先生提供银行卡号。 想着是公账,更靠谱了,胡先生没犹豫,便把妻子的卡号发了过去,10月22日下午两点,两人在小区门口碰面。 买家扫了眼手机包装,就出示了转账截图,1万元,会计转多了,你退我400就行。 胡先生没多想,当场扫码退回,看着对方提着手机离开,还跟妻子夸“今天遇上了痛快人”。 直到11月3日银行卡被冻,胡先生再登平台时,才发现买家账号早已“注销”,聊天记录里的头像变成了灰色。 胡先生这才反应过来,从头到尾都是圈套,这是典型的利用二手交易洗钱。 民警李哲的话让夫妻俩倒吸一口凉气,他解释,骗子的套路很清晰。 先让诈骗受害者把赃款打入卖家账户,再以买东西的名义拿走实物,最后通过退差价套取现金,赃款就成了“合法交易款”。 你们的银行卡只是中间环节,警方冻结是为了追赃挽损,李哲透露,今年以来,杭州全市已受理类似二手交易涉诈冻卡案件12起,涉案金额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 而且最重要的是,袁女士的解冻流程并不简单。 李哲帮她联系了外地办案单位,光是需要提交的材料就有10多项:手机购买发票、平台挂售记录、与买家的聊天截图、转账及退款凭证,甚至还要写详细的交易经过。 最快也要10天才能解冻,要是材料不全,时间更久,以前总觉得平台手续费贵,现在才知道那是‘保命钱’。 二手交易中,“过于爽快”本身就是最大的预警信号。 正常买家购买高价值物品,一定会核实成色、保修、比价,那些一口答应还主动提“线下交易”“私账转账”的,十有八九有问题。 截至发稿,袁女士的材料已提交至外地警方,正在等待审核。 这起事件也给网络二手交易敲响了警钟:对卖家而言,所谓的“省手续费”“图方便”,可能要付出账号被冻、卷入案件的代价。 毕竟,闲置物品能卖出好价钱是幸事,但比起一时的便利,账户安全和自身清白,永远是更值得守护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