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灵性了!贵州一老奶奶喂猪时,发现自己够不着猪食盆,于是,老奶奶便吆喝黑猪,让它将食盆拿到门口来,本以为它不懂,不料,黑猪不仅听懂了,而且还真用嘴,把猪食盆叼到老奶奶面前,老奶奶对此却见怪不怪了,很显然,黑猪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了。网友:万物皆有灵! 清晨六点的贵州山村,雾还没散透,李家院坝里就传来“哐当”一声,是木盆撞在石墩上的轻响。 72岁的李奶奶扶着墙根站稳,手里端着半盆刚切碎的红薯藤,藤叶上还沾着露水,沉甸甸的木盆把她的手腕压得微微发颤。 她朝着猪圈方向挪了两步,停下时,腰杆又不自觉地佝偻了些,像被岁月压弯的玉米秆。 猪圈里的黑猪最先听见动静,原本蜷在干草堆上打盹,这会儿耳朵尖儿先竖了起来,黑亮的眼睛朝着围栏外扫过来。 李奶奶望着圈里那头足有两百多斤的大家伙,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缠着护膝的腿,轻轻叹了口气。 不锈钢食盆被风吹到了猪圈最里头,离围栏少说有三米远,她这腿脚,跨进去再挪出来,得费不少劲。 大黑,把盆叼过来呗,李奶奶朝着黑猪喊了一声,声音不高,带着山里老人特有的温吞。 她没指望立刻有回应,只是习惯性地用手里的铁勺子敲了敲围栏,发出“笃笃”的轻响。 可下一秒,黑猪的动作让路过的邻居张婶愣了神:它先是慢悠悠站起身,晃了晃粗得像小水桶的尾巴。 然后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到食盆边,用鼻子轻轻拱了拱盆沿,确认不会打滑后,才小心翼翼地咬住盆的边缘,脑袋微微扬起,避免盆里的残留猪食洒出来。 张婶后来跟人说,那猪走得比我家娃还稳当,一步一步慢慢挪,生怕把盆摔了。 黑猪走到围栏边,轻轻放下食盆,还用鼻子把盆往李奶奶手边推了推,然后仰起头,对着李奶奶“哼”了两声,声音不高,却透着股邀功的劲儿。 李奶奶笑着伸出手,粗糙的手掌摸了摸黑猪的额头,黑猪顺势把头往她手心蹭了蹭,像极了家里撒娇的小狗。 这不是第一次了,李奶奶一边往食盆里倒红薯藤,一边跟张婶唠,半年前我闪了腰,蹲不下去,随口跟它说让把盆叼过来,它还真听懂了。 那时候黑猪刚满两岁,是李奶奶两年前从镇上集市买回来的小猪仔,刚到家时才十几斤,见了人就往猪圈角落躲。 李奶奶的儿女都在浙江打工,一年回不来一次,她怕黑猪孤单,每天喂完食,就坐在猪圈边的石凳上跟它说话,絮絮叨叨的,像跟自家孩子聊天。 慢慢的,黑猪就跟李奶奶熟了,李奶奶扛着锄头从田里回来,它会在圈里晃着尾巴转圈;李奶奶晚上关院门前,它会“哼”两声,像是提醒她锁门。 这段互动被张婶用手机拍了下来,发到了村里的微信群,后来又被人转到了网上,很快就火了。 有网友评论,我家狗教了一个月才会叼球,这猪比狗还聪明,也有人说,不是猪聪明,是老人把它当家人,才换得它的回应。 但也有网友担心,这么通人性的猪,要是长大了被卖掉怎么办?李奶奶的儿子在视频下面回了句,放心,早就跟我妈说好了,这猪养到老,绝不卖,也绝不杀。 现在,这头黑猪成了村里的“小明星”,常有邻居带着孩子来看它,黑猪也不怯生,有人跟它打招呼,它就晃晃尾巴。 李奶奶的儿子说,等年底他打算回来,给黑猪搭个新的猪圈,再装个遮阳棚,让我妈和大黑都住得舒服点。 有人说,这不过是一头猪和一位老人的日常,没什么特别的,但正是这份日常里的默契,让人心里暖暖的。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总在追逐复杂的关系,却忘了最简单的善意最动人。 李奶奶对黑猪的好,是每天的陪伴和絮叨;黑猪对李奶奶的回应,是叼来的食盆和撒娇的蹭蹭。 就像网友说的,万物皆有灵,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对待,每一份善意都能换来回应。 当李奶奶摸黑猪额头的时候,当黑猪叼来食盆的时候,那份跨越物种的温情,就是生活里最珍贵的小确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