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终了?特朗普宣布重磅决定,泽连斯基收到噩耗 特朗普这次是真的“翻脸”了,他在白宫记者会上当众宣布:美国将不再向乌克兰提供直接财政援助。 不是暂停,不是削减,而是彻底“断供”,在俄乌战争走进第四个冬天、乌军苦撑前线之际,美国突然关上了“水龙头”,这对泽连斯基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这不是特朗普头一次对乌克兰“甩脸子”,但这次是最狠的,从他重新入主白宫以来,“美国优先”就不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收紧螺丝”。 很早之前,特朗普就已经放出风声:美国没有义务为乌克兰的战争买单,彼时,白宫内部文件显示,逾七成的美国选民反对继续无条件援助乌克兰。 民意的风向,给了特朗普绝对的底气,最终,他干脆直接拍板:美国援乌的时代结束了。 特朗普在发布会上语气冷峻:“我们已经投入3500亿美元,美国人民得到什么了?”这句话直接击中了乌克兰一直绕不开的问题,援助的“性价比”。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决定并非突发,而是美国战略思维的一次系统性转向,随着中东局势升温、美墨边境移民问题持续发酵,美国的战略重心正在明显东移,乌克兰的战争,正在被“边缘化”。 美国这一撤手,直接让乌克兰陷入前所未有的真空。 截至今年10月,美国对乌克兰的直接财政援助和军援总额已超过3500亿美元,其中包括大量先进武器系统,如“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爱国者”防空系统、“标枪”反坦克导弹等。 这些装备,几乎构成了乌克兰军队的“骨架”,但现在,这一切都要停了。 没有了美方的稳定输血,乌军最先受影响的是后勤体系,尤其在波克罗夫斯克、阿夫迪夫卡等前线地区,俄军正持续加压,乌军弹药和装备消耗极高,而本土弹药产能远不能满足需求。 与此同时,乌克兰财政也濒临崩溃边缘,2025年乌克兰政府面临超过220亿美元外债到期,仅国防预算就占到了全年财政支出的27%。 外援一断,财政赤字将迅速扩大,公共服务和民生支出势必遭遇断崖式下滑,不过泽连斯基政府也并非毫无准备。 他多次向欧盟、加拿大和日本寻求新一轮财政支持,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国家的援助规模和速度,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比。 加拿大的新援助计划不到20亿美元,日本的贷款条件也极其苛刻,远水救不了近火。 特朗普的决定,不只是撤资,更是一次“移锅”操作,把整个乌克兰问题甩给了欧洲,这让本已在援乌问题上分歧重重的欧盟,陷入了更深的内耗。 德国和法国虽然表态会“继续支持乌克兰”,但内部压力巨大,法国今年经济增长率仅为0.8%,德国更是刚刚陷入技术性衰退,而且德国有高达63%的民众反对继续无限制援助乌克兰。 而东欧国家则更为焦虑,尤其是波兰、立陶宛、罗马尼亚等“前线国家”,担心乌克兰一旦失守,俄罗斯的“铁拳”就会直接挥到自己门前。 欧盟正在讨论设立一个“乌克兰长期援助基金”,但据估算,该基金规模可能不到500亿欧元,距离填补美国留下的“真空”,差距悬殊。 更关键的是,西欧国家不愿承担主导责任,东欧国家缺乏财政实力,援助机制迟迟难以落地。 与此同时,北约内部的战略裂痕也在加深,美国退出主导后,如何协调各方利益,谁来主导援助机制,成为横亘在北约面前的难题。 特朗普甚至暗示,北约是“过时的”,这无疑加剧了欧洲对美国安全承诺的疑虑。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已在多个方向展开“外线进攻”,在高加索支持亲俄武装,在中亚加强能源合作,在非洲通过瓦格纳集团扩大影响力。 面对西方的“援助疲劳”,普京正在构建一个更广泛的“新势力圈”。 中东战火再起,也分散了西方注意力,加沙地带局势恶化,美国不得不将部分战略资源调往以色列,进一步挤压了对乌克兰的关注度,在这一背景下,俄方的行动空间大大增加。 而乌克兰,正在被边缘化,从“全球焦点”到“财政负担”,其国际形象正在悄然转变。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重建援助机制,泽连斯基政府的对外战略将面临“系统性失败”。 这一趋势对全球都具有示范效应,中东、亚太、非洲等地区的国家,已经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 欧洲也被迫加速构建自身的防务和外交独立机制,俄乌冲突不再只是两个国家的战争,而是全球战略格局的一次重构。 特朗普这次不留情面,泽连斯基只能硬撑到底,美乌关系的“突变”不仅冲击了乌克兰的战场命脉,也撬动了整个欧洲的战略支点。 随着冬季到来,乌克兰正陷入前所未有的“三重危机”:军火短缺、财政枯竭、国际支持断裂。 这不是简单的断援,而是一场对全球战后秩序的深度重塑,战争的剧终也许还远,但剧情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拐点。谁能挺过去,谁才有资格在新的牌桌上说话。 信息来源:特朗普:不再资助乌克兰——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