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中方所料,美国解除对叙制裁后,叙总统立即宣布两件大事 2025年11月,叙利亚新任总统沙拉刚一走下联合国的“黑名单”,就马不停蹄奔赴莫斯科和华盛顿。 最令人侧目的,是他对白宫的突然造访,这是叙利亚建国以来首次有领导人踏入白宫。 沙拉走进白宫,但不是走红地毯那种,而是从侧门进,媒体也被“请”在门外,特朗普虽然表面上称赞沙拉是“强有力的领导人”,但整个接待流程,怎么看都不像是欢迎贵宾,更像是一次谨慎试探。 即便如此,沙拉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尴尬,反而利用这次机会,提出了明确的诉求:全面解除制裁、承认其政权合法性、国际重建援助一并到位。 为了稳住美方,他甚至主动提出加入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打出“合作换支持”的牌。 而特朗普也没有白白接招,宣布延长对叙制裁豁免180天,看似是“试用期”,实则为美国下一步的中东布局探路,沙拉访美背后,明显是一场交易,而不是什么“历史性和解”。 沙拉回国后没歇着,立刻扔出两枚“重磅炸弹”,显示出他对局势的清醒判断和战略投机。 第一件事,是他正式宣布叙利亚将对“伊斯兰国”展开大规模性行动,并整合国内零散武装,提升反恐效率。 这看似是对地区安全的贡献,实则是对外展示忠诚度,向美国交“安全答卷”,这一步,换来了美方的初步信任,也为叙利亚争取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接触机会。 第二件事,更为敏感,有消息称,美军准备在大马士革近郊建立军事基地,虽然叙政府没有承认这一件事情,但这个传闻已在坊间炸开锅。 如果属实,这将是叙利亚几十年来首次允许美军公开扎根本土,不仅军事主权被牵制,未来地区政策也很可能被“遥控”。 此外,沙拉还打出经济牌,表示将以矿产资源换取重建资金,石油、铁矿、稀有金属都被列入开放清单,吸引西方资本注入。 但这背后,是“资源换安全”的高风险模式,一旦谈判失衡,叙利亚可能陷入新一轮资源依赖。 别看沙拉动作频频,其实真正主导这场游戏的,是美俄中三方。 俄罗斯不甘心失去中东战略据点,尤其是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港口,沙拉上台后,莫斯科第一时间释放善意,提供经济援助和政治背书,就是希望叙利亚别“投敌”。 美国这边,算盘打得更响,特朗普对中东政策大幅调整,主张“低成本控制”:不派兵进驻,但要控制话语权。 叙利亚恰好是个突破口,通过解除制裁、提供部分援助、甚至军事合作,美国就能削弱俄罗斯和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一箭双雕。 中国在这场局中保持了高度冷静,在安理会的弃权票,看似“不表态”,实则传达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看穿了美国的策略,不会轻易被表面的“善意”蒙蔽。 中方认为,叙利亚的未来必须由叙利亚人民决定,而不是靠外部势力操盘。 沙拉目前的策略,是典型的“走钢丝”:一边向俄罗斯靠拢,保住传统盟友;另一边向美国示好,换取喘息空间和重建资金,这种左右逢源的做法,短期内确实让他在国际舞台上“翻身”,但代价也不小。 首先是主权问题,尤其是军事和资源领域,一旦美军真的落地建基地,叙利亚恐怕就不是自主防卫了,而是被“看管”。 其次是经济依附,以矿产资源换取援助,表面上是解决眼前困难,实质上是给未来挖坑,一旦西方资本控制了资源命脉,叙利亚的经济政策将难以自主。 最后是国内稳定,虽然沙拉试图整合武装力量,但各派系之间积怨已久,统一并非易事,一旦外部力量插手过深,内部矛盾可能被激化,甚至重演内战。 从沙拉的一系列动作来看,中国对局势的判断的确精准,美国解除制裁的背后,并不是“仁慈”,而是精心设计的战略棋局,沙拉的“主动配合”,更像是一场“以身试险”。 中国选择在安理会弃权,不是因为立场模糊,而是因为清楚:叙利亚不是美国的棋子,也不该成为新的代理人战场,真正的重建,必须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纸交易。 美国的算盘打得再响,终究无法掩盖其核心目的,不是帮叙利亚走出困境,而是借“合作”之名,行“控制”之实。 沙拉能否借助这次转机真正带领叙利亚走出战乱泥潭还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只靠外部强援,很难换来长久和平。 中国的冷静判断再次印证一个事实:大国博弈之下,小国要想不被左右,必须有自己的方向和底线,而叙利亚的未来,终究得靠自己争取。 信息来源:英媒爆料美国准备在叙首都附近基地部署兵力,叙方否认——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