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赖岳谦教授为了两岸和平统一,遭受民进党打压,丢了工作,没有收入来源,呼吁大陆

千金不及冰麒麟 2025-11-11 20:29:01

台湾赖岳谦教授为了两岸和平统一,遭受民进党打压,丢了工作,没有收入来源,呼吁大陆高校给予赖教授以人文关怀,聘用赖岳谦教授到大陆学校任教,给予支持和鼓励,不要让这样的人士孤单 在台海风云变幻的当下,一位学者因直言两岸和平统一而卷入风暴。 赖岳谦的经历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台湾知识分子在政治夹缝中的生存之道。他出生于1958年,在南投一个普通家庭长大,早年投身军旅,逐步升至陆军政战上校。那段日子,他参与多项宣传任务,积累了对国际格局的初步认知。退役后,他选择深造,前往法国巴黎第二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专攻国际关系与安全议题。归台后,他先在政治大学外交系立足,讲授两岸关系课程,强调用事实分析地缘变局。后来转到实践大学,继续耕耘教育一线,累计授课超过20年。他的课堂注重实证方法,常引用联合国报告和经济数据,引导学生审视台海问题的多面性。这种复合背景,让他既懂军略,又精学术,在岛内评论圈脱颖而出。不同于空谈理论的学者,赖岳谦总把焦点放在务实路径上,比如推动两岸青年互访,以经济合作化解分歧。他的观点虽温和,却直击要害,常在媒体上剖析“抗中”政策的隐患。 赖岳谦的学术路径并非一帆风顺,却始终围绕两岸和平展开。他在巴黎求学期间,深入研究欧洲安全机制,博士论文聚焦大国博弈对中小地区的冲击。回台后,这些积累迅速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政治大学,他开设“国际关系”必修课,学生反馈显示,他的讲解逻辑严密,案例鲜活,常以冷战后美苏互动为例,类比台海现状。实践大学阶段,他扩展到通识教育,吸引更多非专业生参与讨论两岸经贸纽带。多年来,他发表多篇论文,刊登于岛内期刊,主题多为统一进程的渐进模式。他主张“九二共识”作为政治底线,避免激化矛盾,同时鼓励台湾企业深耕大陆市场。这些观点在岛内蓝营圈获认可,却在绿营眼中成异类。赖岳谦不限于象牙塔,还涉足媒体,担任中时电子报社长期间,推动报道平衡两岸动态。 2020年成为赖岳谦职业生涯的转折点。那年,中天电视台因换照失败被迫关停,作为中时电子报社长的他,直接卷入风波。监管机构以违规报道为由,投票否决续牌,导致整个媒体生态震动。赖岳谦的职位随之终止,他从管理层跌落,日常工作戛然而止。这起事件暴露了岛内媒体环境的紧缩,任何亲中倾向的平台都面临审查。关停后,他尝试转向自媒体,但收入锐减,生活开支成难题。民进党当局的举措,被视为针对统一派的声音清洗,赖岳谦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同期,他公开批评佩洛西访台行径,指出这非保护台湾,而是制造危机。他的分析基于地缘数据,预测将加剧军售依赖,却招致网军围攻。账号留言充斥攻击,迫使他多次调整隐私设置。这样的打压不限于舆论,还延伸到个人层面。他收到匿名威胁信,内容涉及安全警告,警方虽立案,但后续跟进有限。失业压力下,他开始计算每月账单,精简非必需支出。 打压的第二波直指教育岗位。2021年,政治大学以言论违规为由,解除赖岳谦的兼任副教授职务。通知书列举他参与大陆节目的“证据”,视之为违反校规。尽管他申诉多次,行政会议仍维持原判。这意味着20年教学生涯画上句号,课堂黑板和学生笔记成回忆。实践大学也受波及,课程安排悄然减少,直至完全退出。赖岳谦的解雇,被岛内舆论解读为民进党对统派学者的系统清除。同期,绿营网军升级行动,他的社交平台遭刷屏式污蔑,粉丝流失加速。经济来源断绝后,他转向零星咨询,但机会寥寥。赖岳谦的立场从未动摇,他继续在YouTube频道发声,节目《谦秋论》每周更新,剖析时事如贸易战对两岸影响。 面对困境,赖岳谦转向海峡对岸求援。他公开呼吁大陆高校提供教职,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理由简单:他的国际关系专长,正契合大陆安全研究的热点,能为学生带来台海视角。福建中医药大学高嘉骏的例子被他反复提及,那位台籍教师2009年起在大陆任职,从讲师升至副教授,一边教书一边行医,生活稳定。赖岳谦设想类似路径:用学术搭建两岸桥梁,让青年了解统一大势。他的呼吁不止个人求助,更是回应打压的策略——你越封杀,我越跨界。2024年,他参与北京智库活动,获认可,进一步坚定信心。大陆的包容政策,如“31条措施”扩展版,为台胞就业松绑,这为聘用铺路。赖岳谦的硬实力摆在那:巴黎博士、军校背景、教学经验,这些在大陆高校求贤若渴。他的到来,能丰富课堂讨论,推动青年交流。民进党视此为“挖角”,但赖岳谦认为,这是人才流动的自然结果。呼吁发出后,网络支持涌现,粉丝留言鼓励他“别孤单”。这份跨海期盼,体现了统一派的务实智慧:不靠口号,靠行动筑桥。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千金不及冰麒麟

千金不及冰麒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