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一校长退休,拒绝百万年薪,前往山区支教,谁知,半年后,学生就消失了60多个,校长慌忙向教育局询问,电话那头传来的回应,让他心头一紧:“这种情况,已经很不错了。” 陈立群曾经是杭州学军中学的校长,一所本科上线率接近百分百的学校,2016年他退休了,拒绝了民办学校百万年薪的聘书,也没选安逸的晚年生活,而是收拾行囊,跨越1400公里,去了贵州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台江县。 他的新岗位是台江民族中学校长,而且是分文不取的义务支教,他面对的现实烂得超乎想象,校舍破旧不堪,所谓的宿舍,不过是教室改造的,学生们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 食堂更是卫生重灾区,苍蝇满天飞,全校就一个锅灶,孩子们打饭得排起长龙。 学生逃课、打架、抽烟是家常便饭,整个校园毫无秩序可言,而老师上课20分钟就溜出去抽烟,备课更是糊弄,连一篇作文的起承转合都能给学生讲拧巴了。 当时本科上线率只有10%,最惨的一年,整个学校就一个学生考上了一本,陈立群意识到,病根不在学校,而在一种根深蒂固的贫困观念里,在人们对教育彻底的轻视里。 2017年春节开学后,足足60多个学生没回来,可当地教育局的反应居然是:“才60多?往年上百人呢,算不错了!”这种麻木,让他心寒。 他决定不能再等,他开始翻山越岭,走进那些偏远的苗寨,一家一家地去拜访,他总共走了超过100个贫困学生的家庭。 在一个家里,他看到墙上倒着贴的孩子奖状,因为家里人根本不识字,他就用自己的故事劝说家长,一个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活生生的例子。 为了一个已经去东莞打工的孤女,他反复打电话,甚至自己掏钱汇过去,求家长把孩子送回来。 他推出了16条铁规,实行全封闭管理,雷厉风行地当场解聘了两名教学不合格的老师,为了服众,这个年过六旬的老人,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连早晚自习都亲自巡查。 他到处筹款,把那个苍蝇乱飞的食堂扩建成三个,还修缮了校舍,重建了卫生设施,他自己带头捐了超过30万,还自掏腰包20万设立奖教金,甚至把自己的退休金和补贴都拿出来资助贫困生,公开承诺,谁家孩子不愿上学,学费他来承担。 他的付出,学生们都看在眼里,孩子们不叫他陈校长,而是亲切地喊他“陈爸爸”,他们会偷偷给他写信,从办公室的门缝里塞进去。 他常说,教育不是为了筛选优等生,而是要点亮每一个孩子,对他来说,看到一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远比拿到百万年薪更快乐。 这份信念,源于他自己的母亲,当年他决定去贵州时,母亲对他说:“我还拿得动针,你想做什么就去吧。”这份支持,是他最大的动力。 原计划一年的支教,在师生们的恳求下,变成了四年,这四年,奇迹发生了,2017年,本科上线人数从个位数一下子冲到300多人。 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79%。四年时间里,他帮助2200多个孩子走出了大山,其中829人考上了大学。 更可贵的是社区的改变,村寨里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氛围,会自发奖励考上大学的孩子,以前拒载去民中的出租车司机,后来甚至会主动免费送高考生。 2019年,64岁的陈立群离开台江时,学生们哭着为他送行,跟他约定,一定会考到浙江去看他。 信息来源: 央视网 《时代楷模陈立群》 新华社 《少年锦时,有师如父——记浙江对口帮扶教师、贵州台江“名校长爸爸”陈立群》 浙江日报 《时代楷模陈立群——八年支教,初心依旧在燃烧》 中国青年网 《陈立群:支教扶贫 一片丹心》 杭州网 《本科率10%变79% 他让一所“差校”发生“点石成金”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