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四川一女子为给哥哥还债,不惜陪伴老板24年,没想到老板后来大手一挥,

千浅挽星星 2025-11-10 18:00:58

1994年,四川一女子为给哥哥还债,不惜陪伴老板24年,没想到老板后来大手一挥,女子身价直接暴涨到125亿,如今更是成为海外的大老板!   1994年的四川简阳,16岁的杨利娟因家庭债务而辍学,在县城小饭馆打工,每月薪水在80到120元之间,她每月只留10元生活,其余都交给母亲还债。   她的勤奋被一位常客看在眼里,他就是当时已创立海底捞的张勇,张勇注意到,这个女孩手脚麻利,眼神机灵,擦桌子能把木头纹路都擦亮。   张勇向她发出了跳槽邀请,开出160元的月薪,杨利娟却拒绝了,她的理由很简单,认为离开对自己有恩的老板不仗义,“东家待我不薄”。   这个举动让张勇更加坚定了要挖她的决心,他看到了一种超越金钱的稀缺品质。   一年后,杨利娟原来所在的餐馆倒闭,她才加入了海底捞,这次加入,标志着张勇对她“人格资产”的投资正式完成。   进入海底捞后,杨利娟将这份信任转化为驱动力,她深夜背诵菜单和流程,困得眼皮打架,她自称“不聪明,但肯学”,于是疯狂学习管理、财务和运营。   她的行动超越了岗位职责,她会主动为带孩子的顾客拿来儿童椅,悄悄为感冒的客人准备姜汤,这些自发的服务细节,后来都融入了海底捞的服务精神,她成为了品牌理念的源头活水。   一次杨利娟母亲急用钱,张勇在工资之外,又额外给了她800元奖金,这笔钱在当时意义重大,让她深受感动,也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情感纽带。   21岁时,这份信任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检验,杨利娟被派往西安,开拓海底捞首个外地市场。   开业初期,当地人不接受红油火锅,店里门可罗雀,她没有等待指令,亲自坐公交车发传单,为早班顾客送豆浆,并根据当地口味在菜单上增加了酸梅汤。   她还给等位的顾客提供免费茶点,记住熟客的生日,很快,门店从冷清变得需要排起长队,这次成功证明了,被充分信任的执行力,可以直接转化为市场开拓能力。   她的成长没有边界,为了海外扩张,她可以在新加坡的装修工地睡两周,也能为应对美国卫生检查,现学考取餐饮安全证。   随着海底捞的壮大,杨利娟也从店长晋升为首席运营官,期间,她多次拒绝竞争对手的高薪挖角。   她的理由始终如一:“海底捞培养了我,张总信任我。有些东西,不是钱能衡量的。”她用行动,将自己的价值与企业深度绑定。   2018年,海底捞在香港上市,作为COO,杨利娟站在创始人张勇的身旁,张勇说:“她值得,海底捞能走到今天,利娟功不可没。”   上市让这项资产最终完成了市场化定价,杨利娟持有的4%股份,市值达到125亿元,这不再是模糊的情分或奖金,而是经过全球投资者检验的商业估值。   2022年,在公司遭遇危机时,她出任CEO,推动“啄木鸟计划”,带领公司扭亏为盈,这证明了这项资产不仅能创造价值,更能守护价值。    信源:华商韬略——专访海底捞CEO杨利娟:用尽今天的力气,明天就会变得更强  

0 阅读:0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