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全开!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在自己个人社交账号上发表:“《经济学人》那帮

烟雨评社 2025-11-10 11:33:56

火力全开!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陈卫华在自己个人社交账号上发表:“《经济学人》那帮白痴会在COP30特刊上声称,中国可以通过污染空气来减缓全球变暖。” 先说说引发争议的核心,所谓 “污染减缓变暖” 的说法有多离谱。稍微了解气候科学的人都知道,空气污染中的颗粒物虽然可能在短期内通过反射阳光产生 “冷却效应”。 但这种效应不仅短暂,还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更会抵消长期减排努力。而中国这些年在治污和减排上的投入,全球有目共睹。 2025 年上半年,中国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就达到 256 吉瓦,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总和的两倍,光是这一项带来的减排量就相当可观。 英国广播公司也报道过,截至 2025 年 5 月的 12 个月里,中国在电力需求增长的情况下,碳排放量首次出现下降,这背后正是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在发挥作用。 《经济学人》作为有影响力的媒体,按理说该基于事实发声,可这次却冒出如此荒谬的说法,难免让人想起它过往的一些争议操作。 2022 年,这家媒体就曾在社交账号上发布将中国人与猪对比的帖文,涉嫌种族歧视,最后在陈卫华的怒怼和舆论压力下删帖,却始终没正式道歉。如今临近 COP30 又抛出这般言论,很难不让人怀疑其报道的客观性。 要知道,COP30 是《巴黎协定》达成 10 周年后的关键会议,各方本应聚焦如何推进减排、落实资金支持等实际问题,中国生态环境部早在 10 月就明确表示,大会应强化多边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这种时候抛出争议言论,更像是在制造对立而非解决问题。 再看看中国在气候治理上的真实行动,更能反衬出该言论的荒谬。中国不仅是清洁能源技术的使用者,更是全球领先的制造者,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全球产量占比分别达到 60% 和 80%,2024 年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电池产业贡献了中国 10% 的 GDP。 芬兰智库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预测,到 2035 年这些产业的投资和销售额还能翻番。即便保留燃煤发电作为能源安全的 “压舱石”,中国也在不断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而非放任污染。 这种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雄心”,连《经济学人》自己此前的报道都曾认可,如今却冒出矛盾言论,实在让人费解。 陈卫华之所以如此愤慨,或许也和他长期在欧洲观察气候议题有关。作为中国日报欧盟分社社长,他见证了中国在气候合作上的努力,也清楚西方舆论中存在的偏见。 中国一直主张,气候治理应遵循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这与中方在 COP30 上提出的 “统筹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 的主张一脉相承。可有些西方媒体却总是忽视这些基本共识,动辄抛出片面言论。 随着 COP30 的临近,全球目光都聚焦在巴西,大家更关心的是如何缩小南北发展差距、让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绿色技术,而非制造毫无根据的争议。 《经济学人》若真如陈卫华所言发布此类内容,恐怕只会消耗自身公信力。毕竟在气候危机面前,客观理性的讨论远比离谱的言论更有价值,这也是所有负责任媒体应有的底线。

0 阅读:282

评论列表

江山一笼统

江山一笼统

1
2025-11-11 08:37

印度做到了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