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被希特勒处决时,他单独把15岁的儿子叫到身边,对他说:“我将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内离世,希特勒指责我叛国,如果我承认,我的罪行将被严格保密。你和你妈妈将能够获得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为了你们,我必须饮下毒药。你要照顾好你的妈妈,继续活下去。”随后,隆美尔坦然接受了死亡。 隆美尔是德国有名的将军,在非洲打仗时把英军打得节节败退,一路快打到埃及开罗,希特勒特别器重他,封他当元帅,还送了元帅权杖。 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发动了大规模登陆作战,隆美尔被任命为西线防线指挥官,希特勒命令他“寸土不让”。可就在他带着部队和盟军死拼的时候,接连两件大事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7月17日下午,隆美尔乘车视察前线途中,遭到美军飞机扫射,座车被炸毁,他被摔出车外,脑壳破裂,身受重伤,只能卧床养伤。 没想到三天后,也就是7月20日,德国内部发生了震惊全国的“720事件”,一群反纳粹的军官在希特勒的大本营放置炸弹,试图刺杀他,可炸弹没能炸死希特勒,政变很快被镇压。 希特勒随后展开了血腥报复,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搜捕涉案人员,先后有7000人被捕,近5000人被处死。 这场风波很快牵连到了隆美尔,有人供出他和密谋集团有过接触。原来,隆美尔的参谋长斯派达尔是密谋集团成员,曾想拉拢他,还有密谋集团成员霍法克上校曾和他单独密谈半小时。 霍法克被捕后,在供词中声称隆美尔知道刺杀计划,党卫队领袖希姆莱还在被捕者提供的名单上,擅自加上了隆美尔的名字。 尽管隆美尔在刺杀事件发生时还因重伤昏迷,醒来后也向希特勒发去慰问电,且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证明他参与了刺杀,但希特勒对他的“知情不报”极为不满——在希特勒看来,自己如此信任器重的将领,哪怕只是知情不举,也是不可容忍的背叛。 9月,隆美尔的前参谋长被逮捕,他上书希特勒为下属说情,却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10月13日,隆美尔接到电话,被告知第二天有两位将军来商议他的“新职安排”。 14日中午,陆军人事署长布格道夫将军和希特勒的侍卫长麦塞尔将军如约而至,他们带来了希特勒的最终命令:要么服毒自杀,保住名誉,家人不受牵连,还能享受元帅家属待遇和抚恤金。 要么被逮捕送交军事法庭公开审判,家人也会被牵连入狱。两位将军还带来了氰化物胶囊,告诉隆美尔这种毒药能在几秒钟内生效,没有痛苦。 隆美尔没有反抗,他清楚反抗只会让妻儿陷入绝境。他快速和家人告别,换上非洲军团的制服,带上希特勒授予的元帅权杖,在儿子和副官的陪同下走出家门,坐上了两位将军的汽车。 汽车离开家后,绕过一个小山头,停在了一片森林旁,麦塞尔和司机按约定走开,车里只留下布格道夫和隆美尔。短短几分钟后,当他们回到车上时,隆美尔已经倒在后座停止了呼吸,军帽和元帅权杖掉落在一旁,年仅53岁。 随后,隆美尔“因中风去世”的消息被公布,希特勒还专门给隆美尔的妻子发去唁电表示慰问。 葬礼在乌尔门按国家最高规格举行,隆美尔的灵柩由炮车拖着,上面覆盖着纳粹党旗,69岁的伦斯德元帅亲致悼词,宣称隆美尔的心一直属于元首。 这场盛大的国葬,成功掩盖了希特勒处决功臣的真相,直到纳粹德国投降后,真相才被公开。 15岁的曼弗雷德一直记得父亲的嘱托,他强忍悲痛,长大后始终悉心照顾母亲,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对父亲的承诺。 这位为了家人甘愿赴死的元帅,用最后的抉择,诠释了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而他的故事,也成为二战历史中一段令人唏嘘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