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并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   1982年9

菲菲的信笺 2025-11-06 18:15:07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并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华时,口袋里还揣着马岛战争的胜利勋章,这位刚打赢阿根廷的"铁娘子"本想给中国来个下马威,在回忆录里她直言不讳说当初根本不想归还香港,甚至动过军事对抗的念头。   当时撒切尔带着英国政府的如意算盘,打算用"主权换治权"的戏码,名义上把主权还给中国,实际上继续操控香港的管治,就像当年用三个不平等条约夺走香港那样玩新花样。   可她没想到,刚坐上人民大会堂的谈判桌,就被我方的一句"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直接击碎了她的幻想。   撒切尔夫人真的认真评估过军事选项,毕竟1982年英国刚在马岛战争中投入27亿美元军费,靠着远距离作战夺回了弗兰克群岛,这种胜利的余威让她觉得或许能在香港复制奇迹。   但香港不是马岛,距离英国本土1.3万公里,而中国就在家门口,解放军在深圳方向的军事演习早已摆开架势。   更现实的是,马岛战争让英国国库消耗不小,1983年英国军费占GDP比重已达5.2%,再打一场远离本土的战争根本力不从心。她的军事顾问私下里算过账,就算把驻亚太的舰队全部调来,也顶多维持三个月攻势,而中国的后勤补给能撑到地老天荒,这种不对称的对抗从一开始就没胜算。   经济牌则是撒切尔夫人的另一张王牌,当时她在谈判桌上扬言"没有英国统治就没有香港繁荣",但这话不久被现实打脸。   1983年9月中英谈判陷入僵局后,香港立刻出现资本外流潮,港币兑美元汇率暴跌30%,恒生指数一个月内蒸发15%市值。伦敦金融城的顾问们急得跳脚,纷纷警告再拖下去香港这个"东方明珠"就要变成"财政黑洞"。   1984年那时的香港贸易额,占英国海外贸易的12%,光是汇丰银行每年给英国带来的利润就占金融业总利润的18%,真把香港经济搞崩了,英国自己先得喝西北风。   撒切尔夫人后来在回忆录里承认,当看到香港富商们纷纷把资产转移到加拿大时,她就知道经济施压这招反而伤到了自己。   国际舆论更是让英国动弹不得,80年代殖民主义在世界上早已是过街老鼠,联合国每年都通过非殖民化决议,1983年第38届联大更是有112个国家支持殖民地独立。如果英国敢对香港动武,就等于公然对抗国际社会,估摸连北约盟友都不会站在它这边。   撒切尔夫人的内阁秘书私下提醒她,一旦开战,英国在英联邦内部的地位都会动摇,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成员国更是会跳出来反对。   讽刺的是,当年英国用来证明对香港"合法统治"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在国际法庭上也早就被认定为"武力胁迫下的无效协议",真闹到联合国,英国连法理依据都站不住脚。   就这样,撒切尔夫人带着军事、经济、舆论的三重压力,在1984年12月19日签下了中英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后她走出人民大会堂时脚下一滑的瞬间,被记者抓拍下来,这张照片后来被解读为英国殖民时代的落幕。   撒切尔在回忆录里无奈承认,这已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毕竟比起鱼死网破失去一切,保住英国在香港的一些经济利益还算是体面收场。   说到底,不是撒切尔夫人不想硬刚,而是现实摆在这里:即便是当时的中国,也早已不是1842年那个任人宰割的清政府,英国也不再是日不落帝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0 阅读:0
菲菲的信笺

菲菲的信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