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红军城这仗能这么“反转”,乌军本来揣着矿道保命的小算盘,以为躲地下就能耍小聪明,结果被俄军反过来拿捏,把好好的“避难所”变成了插翅难飞的死局。 顿巴斯这片土地从来就不缺地下文章,但红军城的乌军显然是打错了算盘,以为那些纵横交错的废弃矿道是天然的"金钟罩",却忘了地道战的精髓从来不是躲进去就万事大吉。 整个顿巴斯矿区的地下网络早在上世纪就形成了规模,就拿邻近的索列达尔来说,那里的盐矿隧道足足有300公里长,平均深度200到300米,宽敞到能跑坦克,还举办过足球赛和音乐会,红军城的矿道虽没这么夸张,但论复杂程度也差不到哪儿去。 乌军大概觉得这么复杂的地下迷宫,俄军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摸不清路,殊不知这反而给了对手可乘之机。俄军这次还真没按常理出牌,没把宝贵的炮弹浪费在啃硬骨头上,直接派了擅长钻山沟的轻步兵部队摸黑进了矿道。 说起来俄军还真有这种专门的部队,比如第三独立近卫特战旅,底下不仅有特战连,还有通信分队和工程兵分队,这种配置简直是为地下渗透量身定做的。这些兵就像土拨鼠似的,悄咪咪从矿道绕到乌军身后,把整个红军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乌军原本计划的是打游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依托矿道跟俄军耗,结果反倒把自己困成了瓮中之鳖,这波操作属实是把"自作聪明"演绎到了极致。 其实这种地下工事被反利用的例子早有先例,远的不说,就说2023年索列达尔那仗,乌军当时也想靠盐矿隧道续命,结果瓦格纳集团还是啃了下来。 红军城的乌军显然没吸取教训,他们只看到了矿道的隐蔽性,却忘了一旦被切断地面补给,地下空间就成了活棺材。顿巴斯的矿道网络早在苏联时期就被改造过,有些地方甚至当过武器库和人防工程,俄军对这种地下结构的熟悉程度可能比乌军还高。 乌军大概没搞清楚现代战争的地下作战逻辑,还以为是二战时期躲进碉堡就安全了。他们在矿道里可能连基本的纵深防御都没布置,就想着等俄军来攻然后从背后偷袭,结果俄军直接釜底抽薪,派轻步兵钻矿道绕后,把补给线一掐,整个防御体系瞬间就崩了。 顿巴斯的矿道可不是简单的隧道,里面岔路比毛细血管还多,乌军自己可能都未必能摸清所有路线,俄军却能精准找到突破口,这背后显然是做足了功课。 这仗打下来,乌军算是把"地利反被地利误"这句话诠释得明明白白。他们抱着矿道保命的小算盘,却忘了战场主动权从来不是靠躲出来的。 俄军这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玩得确实漂亮,你想躲地下打游击,我就钻地下包饺子,最后把好好的避难所变成插翅难飞的死局。 只能说乌军还是太天真,以为有了矿道这个"秘密武器"就能高枕无忧,却忽略了现代战争中战术灵活性比单纯的地形优势重要得多,这波反转也算是给所有依赖静态防御的部队上了生动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