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安的什么心?德国把好几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搬到了中国,而且是整个团队带家属过来

菲菲的信笺 2025-11-06 16:15:07

德国安的什么心?德国把好几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搬到了中国,而且是整个团队带家属过来的,江苏苏州太仓市那边建了好多欧洲小区和德国小镇,因此那边人称小德国,几百家德企扎堆。   去太仓逛一圈确实能恍惚以为出了国,莱茵河畔的红屋顶洋房连片,超市里摆着正宗的德国黑啤和碱水面包,连街上的路牌都标着中德双语,当地人说这地方早被叫做"小德国"不是没有道理的。   根据太仓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这里的德企总数已经突破550家,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更有意思的是,德国好几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直接把家搬来了,连科研团队带家属全过来扎根,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德国本土的研究环境已经有点跟不上趟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这可是德国顶尖的应用研究机构,相当于德国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梯队,2019年就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科研机构,这也是该协会在全球范围内的第10个项目中心。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们在中国只有办事处,能把正式的科研机构设在太仓,可见德国科研界对中国环境的认可。   2021年德国研发经费中政府投资占30.3%,虽然比中国的19%高,但私人投资占比62.7%,远低于中国的78%,这说明德国科研的市场化程度和产业结合度已经不如中国。   德国的研发成本也是个大问题,作为高福利国家,科研人员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而中国有着丰富的工程师资源和相对合理的成本结构,这对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的实验室来说吸引力不小。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着德国难以比拟的产业生态和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创新排名已经从2013年的第35名上升到第12名,进步速度全球瞩目。   德国企业把实验室搬到中国,不仅能降低研发成本,还能更快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贴近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种"研发+生产+市场"的零距离配置,在德国本土是很难实现的。   太仓这边也确实给力,为了吸引外企和科研机构落地下了不少功夫。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产业园已经竣工,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还获评了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这意味着德国企业在这里能很方便地找到符合他们标准的技术工人和科研辅助人员。   政策支持也很到位,德资招引做法都被国务院办公厅内刊刊发了,中德企业合作基地还入选了央视"投资中国"年度案例。   像克朗斯这样的知名德企就有23家在太仓增资扩产,2024年实际使用德资就达到1.99亿美元,真金白银的投入说明他们对这里的环境是真满意。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工作之外的生活环境也很重要,太仓专门打造的欧洲小区和德国小镇让他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享受到熟悉的生活方式,从黑啤到碱水面包,从红屋顶洋房到双语路牌,这种"家的感觉"让他们能安心扎根。   再加上中国在基础设施和创新生态方面的持续进步,德国科研团队在这里能获得比本土更灵活的机制、更充足的资源和更广阔的空间。   科研不是关起门来做学问,需要产业支持、市场反馈和人才储备,这些恰好都是现在中国能提供而德国逐渐显得不足的地方,所以德国把实验室搬到太仓来,实在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0 阅读:7
菲菲的信笺

菲菲的信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