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9年,徐霞客游山玩水归来,发现小妾连同腹中的孩子被妻子卖了!这个孩子长大后

趣史小研究 2025-11-05 23:58:44

1619年,徐霞客游山玩水归来,发现小妾连同腹中的孩子被妻子卖了!这个孩子长大后坚持不姓徐,可正是这个外姓儿子,让徐霞客的一世英名得以流传。 徐霞客他家在江阴是望族,老爹徐有勉去世后,给他留下了巨额遗产。按相关资料推算,光田产就有上万亩,家里还有几十台织机,放现在妥妥的亿万资产。 那个年代,富二代的标配人生是啥?读书、考科举、当官、光宗耀祖。可徐霞客偏不,他打小就对《山海经》这类的地理杂谈感兴趣,对八股文一点不感冒。 他爹也是个妙人,临终前没逼他考功名,反而跟他说:“我看你志在四方,那就去游历吧。” 1608年,他老妈王氏也对他说:“儿啊,想出去玩就去吧,别挂念家里。” 于是,徐霞客揣着老妈给的“高额启动资金”,开启了他长达三十多年的“烧钱”之旅。 一开始,他还是“豪华游”,带着仆人,骑着高头大马,游游太湖、逛逛黄山。但渐渐地,他就玩“野”了。他不去游客打卡地,专钻那些没人去的深山老林、悬崖峭壁。 他这一走,就是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里,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家里的万贯家财,就被他这么一点点“烧”在了路上。家道中落是必然的。 好了,咱们把镜头切回徐家大院。 当一个男人常年不着家,把万贯家财都“作”得差不多了,家里会发生什么?答案是:后院必然起火。 徐霞客的原配周氏去世后,续弦娶了罗氏。罗氏是当家主母,眼看着家里的田产一块块变卖,丈夫却在千里之外跟山川河流“谈恋爱”,心里那股怨气可想而知。 更让她窝火的是,丈夫难得回家几次,还纳了个小妾周氏,而且这个周氏很快就怀孕了。 在古代,母凭子贵。罗氏自己没生养,眼看这个小妾就要生下“长子”,这还了得? 于是,趁着1619年徐霞客再次远游,罗氏出手了。她没选择更极端的方式,而是做了一笔“交易”——她把怀着孕的小妾周氏,当成“货物”,直接卖给了当地一户姓李的人家。 这在当时,是对一个女性,尤其是一个孕妇最大的羞辱和伤害。 几个月后,徐霞客回来了。面对的是一个空荡荡的偏院和妻子的“冷暴力”。他得知真相后,史料没记载他是否“大闹一场”,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愤怒和无力。 他是一个能徒手攀登悬崖的硬汉,一个敢在瘴气弥漫的西南地区独行的猛人,但在处理这种家庭内部的“狗血”时,他彻底败了。 更可悲的是,愤怒过后,他做了什么选择?他短暂逗留后,收拾行囊,又走了。 那个被卖掉的小妾周氏,在李家生下了一个男孩。 这孩子很尴尬。他是徐霞客的亲骨肉,却在李家长大,吃李家的饭。李家给他取名叫:李寄。 李寄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世。他很聪明,也读过书,但他对那个“大名鼎鼎”的亲爹徐霞客,感情极其复杂。他一辈子都没认祖归宗,他坚持姓李,不姓徐。 按理说,他有充分的理由恨这个人。是这个男人,让他和母亲蒙受奇耻大辱,让他一出生就背负着“私生子”的尴尬身份。 时间快进到1636年,徐霞客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也最艰苦的西南远征。这一走就是四年,他深入云南、贵州、广西,双脚走废,染上重病。 1640年,他被人用滑竿从云南抬回了江阴老家。次年,54岁的徐霞客病逝。 他死了,他留下了什么? 留下了堆积如山的日记手稿,大约六十多万字。这些手稿,在当时的家人眼里,可能还不如几亩薄田来得实在。 徐霞客死后没几年,1644年,大明亡了。 清兵南下,江阴成了炼狱。乱世之中,徐家彻底败落,“家破人亡,后嗣不存”。徐霞客在江阴的“正统”血脉,基本断绝。 那些珍贵的手稿,在这场浩劫中,“所存仅十分之一”。被烧、被抢、被水泡,零零散落,眼看就要彻底湮灭在历史尘埃里。 这时候,那个“外人”李寄,站了出来。 我们不知道李寄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是出于对血脉的本能?还是出于一个读书人对文化的敬畏? 或许,当他捧起那些残缺发黄的纸张时,他读懂了那个他从未叫过“父亲”的男人。他理解了那个男人一生的痴狂,他看到了那些文字背后超越家族恩怨的价值。 李寄做了一个决定:他要整理这些手稿。 在那个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年代,李寄放下了自己的营生,开始四处搜集亲爹的遗稿。他把那些散落的、烧焦的残片,一字一句地重新誊抄、整理、编辑。 这是一项浩繁到绝望的工程。六十万字的手稿,最后只抢救下来一小半。 李寄倾尽心血,将这些残稿编撰成册。这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徐霞客游记》的最初蓝本。

0 阅读:43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