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行买卖资产的不同性质,将其储备货币的发行机制相应概括为1)央行贷款模式、2

法兰克漫说商业 2025-10-30 18:09:55

根据央行买卖资产的不同性质,将其储备货币的发行机制相应概括为1)央行贷款模式、2)外汇资产模式3)主权信用模式三类。

一)央行贷款模式的雏形,是17世纪产生自英国的“真实票据说”, 后屡经变形,分支甚多。其中,以央行贷款要支持工商活动的观点影响最大。

央行贷款模式的逻辑看起来无懈可击,但若将之放到经济周期中考量,特别是与央行宏观调控的职责联系起来分析,其弊端立现。

关键在于,这一模式在本质上遵循微观经济运行的原则,因而难逃“顺周期”魔咒。因为,在经济上行时,“合格的”票据和“优良的”银行贷款固然俯拾皆是;

但是在经济下行时,这些票据或贷款或者消失,或者其“价值”将遭受严重侵蚀,以这些资产作为货币投放的基础,央行势难履行其“逆周期调控”的职责。对于央行来说,这一缺陷是致命的。

二)实行外汇资产模式,这类型的经济体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小型开放经济体。

这些国家内在缺乏适当的资产来支撑其货币之价值,于是,便只能借助他国的强势货币来为本国提供“货币锚”。然而,以外汇资产支撑本国货币制度,毫无疑问会使本国货币制度强烈受到国际资本流动、

外汇汇率波动等国际金融市场不安定因素的“输人型”影响,更致命确 的是,被挂钩国的货币政策,无疑问地都会“外溢”,对挂钩国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直接影响。

三)主权信用模式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被饱受危机之苦的国家被动引人的。

当时,央行痛苦地发现,经济的长期萧条,使得各类“私人”的信用工具或堕入违约泥沼,或大幅度贬值,致使央行想本就找不到合适的资产来支撑其货币发行。同时,人们也发现,此时唯有国家(主权)信用维持不堕。于是,转以主权债务为准备发行货币,便成了唯一选择。

1932年初,美国国会通过“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最终使这一模式登堂人室。自那以后,除非特殊情况, 政府债券就一直占美联储资产的85%以上,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情况也大致类似。

主权信用模式一经采用,其优越性立刻显现。风险低价格稳市场大,天生具有“核心金融市场”之品格,自不待言;其无与伦比的市场密度、弹性和深度,更有利于央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这一模式的更深远影响有二,1)是政府可以通过发债为支出融资,逐渐弱化其对税收的依赖,2)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在多个层面相互渗透、互通声气,宏观调控的整体效率大大提高。

——总体来看,央行货币发行的三大模式,,认为,更多地运用主权信用模式来重塑一国货币供给调控模式,应当成为改革的方向。

如果站在国家整体的高度, 而不是于某个部门的立场,货币和债务都是国家的负债,区别只在于期限上。于是,政府债务的“货币化”,其实质只是用期限校短因而流动性较高的值务(货币),部分替代期限较长国债罢了。

0 阅读:3
法兰克漫说商业

法兰克漫说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