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刚官宣要带着纯电K-Car进入日本,日本媒体立马开始炒作“要警惕”,政府和业界也跟着紧张,日本车在中国市场从低端到高端卖得风生水起,大家从来都是敞开大门公平竞争。这“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操作,说白了就是新能源领域没底气了呗!这要是华为,蔚来,小鹏都去了,那还得了? 要知道日本的K-Car市场可是被本土车企捂了几十年的“自留地”。铃木、本田这些品牌靠这3.4米内的小方盒子一年能卖120万辆,利润高到能补贴全球其他亏损业务,堪称“摇钱树”。以前外资想挤进来难如登天,现在比亚迪带着技术硬闯,他们就慌了神。 更讽刺的是,铃木社长铃木俊宏一边说“欢迎比亚迪选择日本标准”,一边直言“这是巨大的威胁”,还急着呼吁“别搞价格竞争”。这话听着实在心虚,比亚迪的纯电K-Car才卖200万日元(约10万人民币),算上日本政府的30万日元新能源补贴,到手价直接跌到170万,比铃木最便宜的汽油K-Car还便宜10万。而铃木自己的纯电K-Car明年才上市,续航比比亚迪少30公里,价格还贵20万,根本没法打。 日本媒体和业界的“警惕”,本质是怕技术优势被碾压。比亚迪的K-Car装了刀片电池,180公里续航刚好匹配日本车主日均37公里的需求,-10℃的热泵空调还能应对日本寒冬,雪天爬坡比本土车还稳。反观三菱、大发的纯电K-Car,要么续航只有130公里,要么智能配置停留在2015年水平,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更戳痛点的是V2L移动供电功能,地震停电时能给冰箱供电三天,这可是日本家庭的刚需。 以前日本总把最好的技术留着自己用,0.66升K-Car发动机从不出口,只把大排量车卖给海外。现在中国车企带着更先进的新能源技术找上门,他们就开始玩“警惕”这套。可市场不骗人,80%的日本受访者都说比亚迪配置更实用,65%承认价格优势能抵消品牌偏好,90后里七成愿意把它列入备选。 其实日本政府心里门儿清,2035年要禁售燃油车,K-Car电动化是必答题,本土车企跟不上,只能给比亚迪开绿灯。这波比亚迪不仅是卖车,更是带着充电网络和售后体系全面进场,50个网点直接开在家电卖场里,零件24小时到店,修车超三天就给代步车,服务标准连本田都达不到。 说到底,不是比亚迪太“凶”,是日本车企在新能源浪潮里慢了半拍。以前他们靠燃油车技术自信,现在中国车企用电动化实现了弯道超车,这才让他们的“警惕”暴露了底气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