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被狠狠打击一下”德国经济部长凯瑟琳娜·赖歇对中国方面阻止安世半导体发货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27 18:11:30

“中国需要被狠狠打击一下”德国经济部长凯瑟琳娜·赖歇对中国方面阻止安世半导体发货表达不满,柏林方面已经对北京方面阻止安世半导体发货提出了外交抗议。   想搞清楚这事的前因后果,得先往回倒半个多月,从荷兰说起。9月30号那天,荷兰政府突然拿“国家安全”当借口,发了一道全球禁令,直接冻结了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还打算把中方的管理团队给换掉。   可能有人不知道安世半导体到底多厉害,它可是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的龙头老大,咱们平时开的汽车里,不管是发动机控制、安全系统还是车载娱乐设备,都离不开它造的芯片。   更关键的是,安世在德国、英国都有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产能和中国的封装环节绑得特别紧,荷兰这一动手,直接就让全球车规芯片供应链断了个口子。   中国这边的反应,其实是后发制人。荷兰冻结资产之后,安世半导体的中国子公司因为资产被锁、管理权限也受了干扰,没办法才中断了发货,这才有了外界说的“中国阻止安世发货”的情况。   可谁也没料到,德国经济部长赖歇不怪荷兰先破坏规矩,反倒把矛头对准中国,还说不反对荷兰的做法,因为中国“需要被狠狠打击”。   这话刚说出来,中方就直接反驳了,驻德国使馆发言人明确表示,德方政客的言论根本不顾事实,是对中国政策的无端指责,中方坚决反对这种把“国家安全”概念乱用、破坏全球供应链的行为。   德国反应这么大,根子其实是自己产业太依赖人家了。德国是汽车工业大国,大众、宝马、奥迪这些车企的生产线,对安世半导体的芯片需求大到没法少,几乎是离了就转不动。   结果荷兰刚冻结资产、中国这边暂停发货才19天,德国车企就已经坐不住了。其实不光德国,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早就预警过,说安世供货短缺可能会让全球每月汽车产量下降,潜在的经济损失能有几十亿美元。   日本车企也跟着慌了,一个个出来警告说供应链断了可能让装配线停摆。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经济部长急着放狠话,多少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就是想通过强硬表态给中国施压,好让供货赶紧恢复。   可中国这边早有准备,很快就拿出了应对办法。10月19号前后,安世半导体中国子公司正式恢复供货,但加了两个关键条件:一是只给中国境内市场供货,不卖给国外;二是所有交易必须用人民币结算。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子公司还直接表明态度,不承认荷兰总部的职务调动决定,说那些决定在中国境内没有法律效力。这一套组合拳打出去,主动权一下就攥在咱们手里了。   路透社分析说,这明显是为了稳住本土供应链,同时减少对荷兰母公司的依赖。荷兰总部见这情况急了,居然警告全球客户说中国子公司的产品可能有质量问题,结果中国这边更硬气,直接回怼——你嫌质量有问题,那我们干脆不卖了,看谁先扛不住。   其实这事早就不只是中德荷三国之间的事了,背后全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博弈的影子。这些年美国一直在收紧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不光把一大堆中国企业列进“实体清单”,还搞“长臂管辖”,不准第三国企业给中国供货。   就在前不久,美国又新增了136家中国实体到管制清单里,连北方华创、华大九天这些做设备和软件的企业都没放过,甚至把两家投资机构也加了进去,目的就是全方位围堵中国的半导体供应链。   中国之前已经通过管制镓、锗出口进行反制,这次安世事件不过是供应链博弈的又一个例子。   德国这表态,说白了就是双重标准。赖歇部长说中国“需要被打击”,可她忘了,德国自己跟着美国搞半导体管制的时候,手从来没软过。   这些年德国企业跟着美国的禁令,限制给华为等中国企业供应设备和技术,怎么轮到自己依赖的芯片受影响了,就翻脸说中国“搞讹诈”了?   驻德使馆的回应也点透了这一点,中方依法采取措施是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且一直都在为德国企业的合理诉求提供方便,反倒是德方应该纠正错误做法,守好契约精神。   眼下这事还在往下闹,闻泰科技已经放话了,要走法律途径索赔,不排除上诉国际法庭,要求荷兰政府和总部赔偿几百亿损失。荷兰政府也开始松口,主动给中国商务部打电话希望商量商量,毕竟安世的中国子公司握着关键产能,长期僵下去,荷兰总部的损失只会更大。   德国车企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边催着政府跟中国谈判,一边偷偷找中国的半导体企业谈替代方案,可车规芯片的认证周期太长,短期内根本找不到能替代安世的产能。   这事给全球产业链敲了个警钟,把关键环节的控制权交出去,早晚要出问题。中国这次反制,不是故意要“卡谁的脖子”,而是想让那些动不动就拿“国家安全”当借口的国家明白,破坏规则是要付出代价的。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