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没收中方资产闯这么大祸,荷兰部长紧急致函议会,情况开始逆转了! 荷兰经济事务部长卡雷恩曼斯10月14日给众议院的那封急函,活脱脱一副“闯祸后急于脱身”的模样。信里把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的锅全甩给了企业商会的几个“冲动分子”,声称自己和荷兰政府对此毫不知情。 这波操作未免太滑稽,早干嘛去了?如今才发现闯了大祸想切割,哪有这么便宜的事?这场闹剧得从9月底说起,9月30日荷兰突然下达接管禁令,10月1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就火速中止了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的所有职权。 到10月7日更是直接任命了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非中国籍独立董事,整个流程下来才7天,要知道欧洲同类案件平均周期可是92天,这“特事特办”的速度,说背后没人推动谁信?更讽刺的是,从头到尾荷兰方面都拿不出半句“中方转移技术”的实质证据。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什么普通企业,它的前身是飞利浦半导体部门,2017年被中方财团收购后更名,2020年闻泰科技通过“蛇吞象”式并购拿下其100%股权,交易总额超330亿元,是实打实的中方独资企业。 这样一家归属于中国的公司,荷兰凭什么说接管就接管?答案不用猜也知道,背后少不了美国的影子。6月12日美国官员和荷兰那场秘密会议,说白了就是赤裸裸的施压,逼着安世半导体撤换中方CEO。荷兰这是把“主权”二字抛到九霄云外,心甘情愿当了美国的马前卒。 荷兰大概以为中方只会忍气吞声,可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反制决心和精准度。就在荷兰冻结资产5天后,10月4日中方直接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中国工厂向荷兰出口产品。 这一招直接打在了七寸上,安世半导体采用IDM模式,中国广东的工厂是其重要的封装测试基地,组件运不到荷兰总部,后续组装就成了空谈。没了成品产出,这家年交付900多亿件产品的巨头,瞬间就可能变成空壳子。 安世半导体在全球车规级半导体领域的地位有多关键?它的小型号MOSFET、二极管等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一,车规功率MOSFET更是名列前茅,博世、大陆集团这些顶级汽车供应商都把它当成核心伙伴。 欧洲汽车制造业早就和它深度绑定,少了它的芯片供应,生产线就得停摆。果不其然,10月17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出紧急警告,直言再不解决供应中断问题,欧洲汽车业就要面临严重干扰。 这下荷兰彻底慌了神,产业界的压力像潮水般涌来,那些依赖安世芯片的车企天天追着政府要说法,毕竟车规级半导体的客户粘性极强,一旦失去合作,再想重新进入供应链至少要等十年。 更让荷兰头疼的是,安世中国员工近期还发布了公开信,控诉欧洲管理层的打压,称中国市场被刻意抛弃,内部矛盾也开始发酵。如今安世半导体发言人说正在和中方谈豁免,这想法未免太天真。 当初背后捅刀的时候干脆利落,现在被反制了就想求饶?哪有这样的道理?荷兰大概忘了,安世半导体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中国资本的投入和中国市场的支撑。2024年其营收达20.6亿美元,中国市场贡献了不小的份额,真闹到鱼死网破,受损的绝不止中方一方。 现在再看卡雷恩曼斯部长的“甩锅信”,更像是自欺欺人。7天完成接管流程的高效,没有政府层面的默许可能实现吗?屈服于美国压力损害中方利益,出了事就把责任推给几个“临时工”,这种做法不仅丢了面子,更伤了信誉。 荷兰口口声声说尊重市场规则,可实际做的却是明火执仗的抢夺,这样的行为只会让更多国家看清其“双标”本质。这场争端也给所有依赖全球供应链的国家提了个醒:把经济问题政治化,跟着别人搞“技术霸权”,最终只会反噬自身。 安世半导体的芯片是欧洲汽车业的“刚需”,中国的制造基地是安世产能的“命脉”,这种深度绑定的关系,岂是靠政治操弄就能割裂的?荷兰如今的被动局面,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求饶的话谁都会说,但信任碎了就难圆了。荷兰要是真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就该拿出实际行动,撤销那些非法的接管措施,而不是忙着甩锅和空谈豁免。毕竟,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为本,耍小聪明搞小动作,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荷兰也扛不住了!10月16日,在“明抢”中企被反制的第4天,荷兰政府紧急召开会
【198评论】【1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