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援助大批进入加沙地区,当地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80%。加沙地区一袋50斤面粉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17 22:29:46

联合国援助大批进入加沙地区,当地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80%。加沙地区一袋50斤面粉,只需要107块人民币,1斤面粉大约2块钱! 联合国大批援助物资涌入后,这对于曾经历过一公斤面粉售价超100美元、食品价格飙升至正常水平30倍的加沙人来说,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低价”。 可这看似“解渴”的援助,真能救得了加沙,救得了那些被粮食问题困住的国家吗?答案恐怕没那么乐观。埃及、阿富汗、巴勒斯坦这些地方,早已陷入一个致命的怪圈。 人口像吹气球一样膨胀,发展却像被钉住了脚,最终只能靠外界输血续命,而输血越多,仿佛越难挣脱困境,阿富汗的人口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18年常住人口还只有3674.3万人,到2023年就飙升至4145.48万人,短短五年间多出近500万人。 人口涨得飞快,经济却烂得掉渣。全国连像样的工厂都没几家,70%的人靠种地糊口,可贫瘠的土地根本产不出足够的粮食。每年光是进口粮食就要花掉国家大半收入,老百姓吃饱饭全得看国际援助的脸色。 有人算过一笔账,援助100万人的口粮,用不了几年,新增的人口就会把这些粮食“吃干抹净”,甚至需要更多援助才能填补缺口。加沙的处境更是难上加难,,这片土地可耕种的农田面积占比仅1.5%,几乎没有农业基础,粮食自给率低得可怜。 210万人口被挤在狭小的区域里,93%的家庭连干净水都用不上,更别说发展工业了。以前还能靠少量外贸换点粮食,冲突爆发后,物资通道被封,只能坐等联合国援助。 可援助物资的分发本身就是一场冒险,自5月27日以来,已有超1700人在领取食物时丧生,连巴勒斯坦前球星苏莱曼·奥贝德都没能幸免,41岁的他为家人领粮时遭遇袭击身亡。 这样的地方,就算有粮食援助,又怎么可能培育出发展的土壤?埃及、也门也好不到哪里去。埃及96%的国土是沙漠,能种粮食的地方屈指可数,每年要进口1300万吨小麦才能养活一亿多人口。 也门常年战乱,农田被毁,工厂倒闭,70%的人需要粮食援助才能活下去。这些国家共同的困境是:地理环境先天不足,工业基础等于零,经济来源全靠卖资源或外援,唯一“增长”的只有人口。 有限的财富全砸在了“吃饭”上,哪还有钱搞教育、建基建、促产业?更可怕的是,这种“靠援助活下来”的状态,正在形成恶性循环。粮食援助解决了眼前的温饱,却让人口增长失去了自然约束。 新增的人口又需要更多援助,国家就这样一步步被拖入“越援助越依赖,越依赖越落后”的泥潭。有人说这是“人口吃掉了前途”,这话虽然刺耳,却戳中了要害。就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窟窿,再多的援助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触及不了问题的本质。 巴勒斯坦要是真能建国,恐怕也逃不过这样的命运。建国后国际援助大概率会逐步减少,可它既没有像样的工商业,也没有稳定的农业产出,人口还在持续增长。到时候拿什么养活国民?总不能一直靠借外债过日子吧? 外债就像高利贷,借的时候容易,还的时候可是要扒层皮,最后只会把国家拖得更垮。更糟糕的是,维系这些国家生存的“粮食生命线”,可能很快就要断了。 俄乌冲突正在成为改变一切的转折点,这两个国家可是全球粮食市场的“压舱石”,分别是全球第四、五大粮食出口国。2025年1月至8月,俄乌粮食运输量同比骤降49%,俄罗斯小麦出口配额更是削减了63%。 以前全球粮食不够了,还能指望印度补位,可印度说禁出口就禁出口,直接让粮食短缺的矛盾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的是全球变暖带来的干旱,正不断啃食着俄乌的冬小麦产区。 乌克兰战前小麦产量就暴跌了33%,即便未来玉米产量能回升19%,小麦总量也比战前低6%,这还是俄罗斯增产2%抵消了一部分损失的结果。一旦干旱加剧,两国粮食产量再降,全球粮食出货量只会进一步下滑,现在已经下降的6%,未来可能会变成更可怕的数字。 廉价粮食时代要是真的结束了,那些靠进口和援助过活的国家,无疑会迎来灭顶之灾。没有足够的粮食喂饱膨胀的人口,矛盾必然会集中爆发。这些地方本就教育落后,多数人没什么谋生技能,地方势力盘根错节,部族矛盾尖锐,武器更是泛滥成灾。 一旦饿肚子的人多了,谁还能坐得住?到时候抢粮食、争资源的冲突会接连不断,持续的内战恐怕在所难免加沙的面粉价格降了,可这只是暂时的喘息。 那些被人口和粮食问题困住的国家,就像站在悬崖边,援助是暂时的扶手,一旦扶手没了,后果不堪设想。联合国的援助能解一时之渴,却救不了长远的命。真正的出路,从来不是靠别人喂饭,而是自己能种地、能造东西、能让人口增长和发展速度匹配。 可现在看来,这条路对他们来说太漫长了。俄乌冲突没停,全球粮食紧张加剧,人口还在涨,矛盾还在积累。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看到,那些曾经靠援助活下去的地方,陷入更混乱的境地。

0 阅读:2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