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2025-10-18 12:10 北京人民日报官方账号 圆明园罹难165周年,每个人都该看看今天的圆明园 圆明三园占地约5200余亩,园林景观100多处。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建筑数量多且类型复杂,殿、堂、轩、馆、楼、阁、厅、室、廊、榭、亭、桥,应有尽有。然而,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沦为废墟。勿忘历史,吾辈自强! 站在大水法遗址前,断裂的罗马柱像被折断的脊梁。阳光穿过残存的石雕拱门,照在荒草与碎石间。165年过去了,风一吹过,仿佛还能听见瓦砾间呜咽的回响。 数字冷冰冰的,伤疤却是滚烫的。当年园内收藏的《永乐大典》等古籍孤本、历代书画珍品,超过150万件文物在火光中化为灰烬。这场大火烧了整整三天三夜,烟尘笼罩了北京的秋天。 有人总说“废墟也是美”。可这种美带着刺,扎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尖上。断壁残垣不是岁月的装饰,而是文明被撕裂的伤口。看着海晏堂仅存的几根石柱,谁能不想起十二兽首流落异国的漂泊? 如今的圆明园,成了最特殊的课堂。孩子们摸着汉白玉基座上的焦痕,老人对着西洋楼遗址久久不语。这里不需要慷慨激昂的演说,沉默的石头自己会说话。 历史不是压在箱底的旧照片。去年法国枫丹白露宫举办中国文物展,不少展品竟带着圆明园的印记。文明的伤疤成了别人橱窗里的装饰,这种痛楚提醒着我们:失去的东西,永远不该被遗忘。 重修圆明园的争议从未停止。其实保留废墟或许更有力量——让每块碎砖都成为警钟。忘记伤痛容易,记住伤痕却需要勇气。 165年足够一个民族重新站立。从神舟飞天到蛟龙入海,从高铁纵横到北斗组网,今日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沉睡古国。但圆明园的石头依然在提醒:强大,才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 秋风又起,残荷在福海水中摇曳。夕阳给西洋楼遗址镀上金色,像给伤痕贴了层温柔的创可贴。可我们都知道,有些伤口永远不会真正愈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人民日报 2025-10-1812:10北京人民日报官方账号 圆明园罹难16
小巷中踱步
2025-10-18 18:23:54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