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两岸正式开放探亲。 一位名叫叶依奎的地下党,混在探亲队伍当中,回到了大

小巷中踱步 2025-10-17 22:24:16

1988年两岸正式开放探亲。 一位名叫叶依奎的地下党,混在探亲队伍当中,回到了大陆。其实,他的真实身份,是情报人员谢汉光。他的身上,带着一份至关重要的百人名单,这份名单让沉寂了38年的真相得以大白天下。 ​​谁能想到,这个看着普通的老人,为了守护这份名单,在台湾山区躲了近四十年,种地打零工,连睡觉时都把藏名单的衣服压枕头下。他不敢认亲人,不敢说真话,就怕这群用生命干革命的同志,连名字都被历史忘了。 ​​最戳人的不是他忍了多少苦,而是他把“记住”当成了使命。多少人觉得过去的事不用提,可谢汉光偏用半生证明:那些为信仰牺牲的人,绝不能只当“失踪人口”,他们的名字得被看见,他们的故事得被记得。 ​​现在总有人说“信仰太遥远”,可看看谢汉光就知道,信仰从来不是空话,是能让人扛住四十年孤独,也要守住一份名单的执念。 ​你们觉得,咱们该怎么把这种“记住”的执念传下去? 想象那个画面: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每晚睡前都要摸一摸衣领里的名单。这个动作他重复了一万四千多个夜晚,直到布料磨出破洞,名字却深深烙进心里。 那些年他在山区开荒种地,双手结满老茧。偶尔听到大陆消息时,他总要背过身去悄悄抹泪。名单上的每个名字都在灼烧他的灵魂,提醒他肩负的使命。 这份百人名单重如千钧。它承载着无数个谢汉光——那些隐姓埋名的战士,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英雄。他们像暗夜里的萤火,用微光照亮着黎明前的黑暗。 记得电影《悬崖之上》吗?张译饰演的特工在雪地里留下的那行血字,与谢汉光守护的名单何其相似。这些都不是虚构的戏剧,而是用生命书写的史诗。 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信仰很虚。可你看谢汉光,信仰就是他把名单缝进衣领时颤抖的双手,是四十年不敢与亲人相认的决绝,是满头白发依然挺直的脊梁。 台湾的深山老林里,这个老人用最原始的方式守护着最珍贵的火种。当他在1988年踏上归途,那份名单已然浸透岁月的血泪。 我们该怎样传承这种精神?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谢汉光们不再是无名的丰碑,而是有温度、有面容的真实存在。 每逢清明,总该有人去烈士陵园念一念名单上的名字。那些沉睡在历史深处的英魂,需要被后来人真诚地铭记。 谢汉光的故事让我想起《红岩》里的江姐。不同战场,同样信念。他们用生命证明: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有些光芒在黑暗中更显璀璨。 这份名单如今安放在纪念馆里,静默无声。但每个名字都在诉说:这个民族从未忘记为她献身的孩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
小巷中踱步

小巷中踱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