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国大军来势汹汹,下一个“乌克兰”浮现,普京担忧的事越来越近 北海风高浪急,

飞天史说 2025-10-16 18:48:09

14国大军来势汹汹,下一个“乌克兰”浮现,普京担忧的事越来越近 北海风高浪急,十月的欧洲,气氛比往年都要紧张。71架战机在北约“坚定正午”核演习中呼啸而过,2000名士兵轮番上场,14个国家的军队齐聚一堂。 官方说这是“例行公事”,不带实弹,但这场模拟核打击的演习,明摆着给俄罗斯下马威。 俄乌冲突还在胶着,俄和西方的梁子越结越深。普京嘴上说没打算攻击北约,转头又把北约核活动痛批一通,摆明了心里不安。 这场大戏,远不止一场演习那么简单,特朗普的“狠话”和摩尔多瓦的突然转向,正和北约的军机轰鸣一道,敲打着俄罗斯的神经。 北约的核演习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次来的阵仗尤其大。14个国家,战机起飞的动静不亚于一场小型“空中阅兵”。 而就在这场演习之前,特朗普在爱荷华州抛出重磅炸弹,说如果俄乌局势僵持不下去,美国就要给乌克兰提供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 这种武器一旦到位,乌克兰的打击范围将直接覆盖俄罗斯本土,甚至莫斯科都难以置身事外。普京一听这话,脸色估计比北海的天还阴。他当即警告说,这绝对是踩红线,俄美关系可能会走上不归路。 特朗普这套打法其实在巴以问题上也用过,先极限施压,再等对方服软。可俄美这关系比中东那摊事儿还要复杂得多,武器升级带来的后果没人说得准。 北约的演习还在继续,特朗普的威胁让局势更添一把火。 有人分析说,“战斧”导弹一旦进场,乌克兰危机就不再只是俄乌之间的事儿,变成直接对俄本土的威慑,俄美之间那点可怜的信任也会被彻底撕碎。普京的担心,不只是家门口多了几架飞机,更怕西方这次真要把他逼到墙角。 然而,光是北约东扩还不够,摩尔多瓦最近的变动,把普京的安全焦虑推到了新高度。刚结束的摩尔多瓦议会选举,亲欧的“行动与团结党”一举拿下绝对多数,直接把老牌亲俄势力拍在了沙滩上。 新政府上来第一件事,就是给俄罗斯贴了个“主要安全威胁”的标签,还搞出一份新军事战略。这一转身,把克里姆林宫惹毛了,佩斯科夫火速出来警告说摩尔多瓦犯了大错。 摩尔多瓦这个地方,地理位置太妙了。东边挨着乌克兰,西边贴着罗马尼亚,妥妥的战略缓冲区。 最麻烦的是,它的东部“聂斯特河沿岸”地区一直由亲俄势力把控,俄军还在当地当着“维和部队”。这场面和2014年乌克兰“变天”时几乎如出一辙,国家一分为二,社会愈发撕裂。 经济本来就不景气,现在又陷入地缘政治的泥潭。每次摩尔多瓦往西方靠一步,都像是在踩俄罗斯的尾巴。 历史早就证明,俄罗斯对身边“缓冲区”的安全感极度执着,乌克兰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眼下摩尔多瓦的变化,难免让人联想到,欧洲地图上“下一个乌克兰”正慢慢显形。 再看欧洲整体的风向,北约的施压力度明显升级。芬兰和瑞典加入后,北约和俄罗斯的陆地接壤线一下子拉长了上千公里,这是冷战结束以来头一次。 波罗的海、黑海一带,军演接连不断,俄罗斯周边的压力像弹簧一样越压越紧。美国一边放话要加码武器,欧盟则不断拉拢东欧小国,把“乌克兰模式”复制粘贴到摩尔多瓦。 说白了,就是政治转向、外部支援、对抗升级一条龙服务,专挑俄罗斯的软肋下手。 普京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他面对的不只是几枚导弹,而是整个西方战略前沿的步步紧逼,家门口的缓冲区正被一点点蚕食。 这种“安全困境”,让俄罗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看得见的威胁是导弹和军演,看不见的压力是地缘格局的剧变。 欧洲不少智库和媒体近来都在说,整个大陆已经掉进了新的“冷战”氛围,表面上没有直接火拼,暗地里却是军演、威慑、政治角力不断升级。 北约的核演习,特朗普的威胁,摩尔多瓦的转身,这些事件合在一起,让欧洲的局势紧绷到了极点。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很多大冲突其实都是在反复的演习、声明和威胁中,一步步被推向不可控的深渊。 普京最怕的,就是俄罗斯的后院变成下一个战场,而这个危险的剧本,如今正在欧洲的秋天上演得越来越真切。 14国军演的轰鸣还未消散,摩尔多瓦的新政正在悄然排兵布阵,“下一个乌克兰”的影子已经隐约可见。各方的安全博弈,反而把整个欧洲带到了更危险的边缘。历史的教训,正在现实中被加速重演。 参考资料:北约核军演拉开大幕,14国参加,要向俄发出“明确信号”?2025-10-14 19:41·上观新闻北约演习公然宣扬“核联盟” 2025-10-15 11:40·参考消息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