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批武统利器开建,美军拉响决战警报,台中将承认:彻夜难眠 最近,国际圈子里炸开了锅。美国智库盯紧中国龙穴造船厂,卫星图都摆上桌面了,一排排新型大型登陆驳船正在密集开建。 消息一出,外媒和台岛各路人马立马紧张起来,局势一下子变得火药味十足。美军直接敲响警报,岛内军方也忍不住承认,压力山大,彻夜难眠。 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格局变化?普通人或许觉得离自己很远,但这一步步的动作,已经在悄悄重塑台海的棋盘。 登陆驳船,听起来有点冷门,实际上却是打破传统两栖作战难题的“超级工具”。过去登陆作战,最大难题就是“上岸难”,滩头阵地、港口防线一环套一环。 可现在,伸缩自如的栈桥,最长能铺到198米,配上自升支柱,直接“跨障登陆”,不用靠港口、不怕滩头障碍,连台军苦心经营的“红色海滩”体系都变得捉襟见肘。 美军有评估,单艘驳船30分钟能把150辆重型装备送上岸,这效率打破了原有的防御设想。按照媒体披露,这类“东工”系列登陆驳船已经开始批量服役东海舰队,实战部署有条不紊。 军事圈里不少专家也直言,有了这种装备,无港口重装登陆不再是幻想,简直就是两栖作战的“玩法升级”,让岛内军方的防线一下子形同虚设。过去说台岛只有14处适合大规模登陆的海岸,现在技术一升级,哪儿都能上,防不胜防。 美国和台岛的压力有目共睹。美国各路情报、军事分析网站轮番预警,认为中国登陆驳船的量产意味着“攻台准备”进入新阶段。 美国太平洋地区最近半年演习频次直接飙升15%,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赤裸裸的心理博弈。台军内部心态也很真实,退役中将帅化民都公开表示,面对这种变局,睡觉都不踏实。 岛内原本寄希望于“非对称防御”,通过破坏港口、死守滩头来拖延时间。可现在驳船一来,这些算盘全乱了,防守手段的含金量大幅缩水,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实际上,这种装备不只是物理层面的升级,更是心理战的“新武器”。台军不仅在战术上被动,更在战略心理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防无可防”的困局,外界看得清清楚楚。 往更深层看,这一轮登陆驳船批量开建,已经不只是“可能性”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可控性”提升。登陆不是一锤子买卖,最怕后勤跟不上、部队成“孤军”。 现在多艘驳船组团出动,能临时搭建码头,保障后续物资源源不断,让前线部队吃得饱、弹药不断档。更配合火箭军远程压制台军机场,海军封锁外围海域,整个攻防体系已经形成合围之势。 根据权威机构统计,解放军跨军种联合演习2023年同比大增20%,这说明体系化作战思路越来越成熟。其实,登陆驳船的意义远不止于装备升级,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 大陆追求的是“以实力促统”,并不急于速战速决,而是通过技术和体系创新,降低统一成本和风险,把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外媒总爱渲染“威胁”,但事实是,大陆的每一步其实都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维护主权的决心不可动摇,手里有底牌,行动有章法。 历史上看,技术优势往往会带来战略主动权,登陆驳船就是最新的例证。对比世界范围内的类似情况,谁能把后勤、投送、攻防整合到一起,谁在台海这盘棋上就能掌握主导。 从大陆的角度讲,磨刀不为嗜战,只是为了让对方清楚,幻想不会带来安全,只有正视现实,才能避免冲突。孙子兵法讲“先胜后战”,大陆步步为营,既是底气,也是诚意。 这波登陆驳船量产,不仅仅是装备升级,更是战略格局的重新洗牌。经济、科技、军力三位一体,台海的风向标已经变得很明确。和平的大门一直开着,但时间不会等那些还在做梦的人。 参考资料:中国“登陆奇观”驳船现身海滩引外媒关注 2025-03-14 19:17·观察者网
美方放话,开战更惨烈?中方“三不”硬刚,今非昔比不是吹的!美国的“战争部”,其
【44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