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对BBC摊牌:中国芯片离我们只剩“几纳米”!美国封锁反逼出“芯”奇迹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14 15:33:12

这话既是说给中国的,也是说给美国的! 英伟达的黄仁勋,对着BBC的镜头,几乎是摊牌了: “我们离中国只有几纳米的差距了!” 这话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再也装不了了,人家快追上来了,十万火急! 黄仁勋对着BBC说出的这句“几纳米差距”,根本就是把窗户纸捅破了,一边是说给美国政客听的“再封锁没用”,一边是给自家英伟达员工敲警钟的“对手追上来了”,这哪是感慨差距,分明是急着摊牌的信号。 去年这会儿英伟达还稳坐钓鱼台,H100、A100两款芯片把全球高端AI算力市场攥得死死的,国内搞大模型训练的企业,就算花几倍价钱找中间商囤货,也得求着拿配额,那会儿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能飙到95%,简直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可美国政府偏要加码制裁,2025年4月把为中国定制的H20芯片也纳入管制,直接让英伟达计提了55亿美元损失,这波操作反倒给了国产芯片喘息的机会,硬生生把“垄断局”搅成了“近身战”。 黄仁勋说的“几纳米”,可不是虚头巴脑的修辞,而是实打实的参数对比,华为昇腾910B的算力已经摸到了140TFLOPS,跟英伟达H20的148TFLOPS就差了个零头,制程工艺上的差距也就卡在个位数纳米级,更关键的是这芯片还不挑模型,百度文心一言、华为盘古这些国内主流大模型往上一套就能用,根本不用像以前那样花大价钱做适配改造。 阿里云去年底直接砸下百亿订单囤昇腾服务器,这一下就把英伟达的份额啃掉一大块,行业机构早就算过账,2025年中国AI服务器市场里,本土芯片占比能冲到40%,跟进口芯片几乎平起平坐,这在两年前想都不敢想。 不只是华为一家在冲锋,寒武纪的思元590早就喊出“性能逼近A100”的口号,2025年一季度营收直接飙涨了4230.22%,甚至实现了单季盈利,这数据背后全是企业用真金白银投票的结果。 百度更狠,自家昆仑芯P800直接成了DeepSeek R1模型的“黄金搭档”,用2048块这型号的国产芯片就能完成GPT-4级别的训练,算下来成本比英伟达方案低了六成还多,而且单机8卡配置就能跑到2437 tokens/s的吞吐,延迟压在50毫秒以内,500人团队同时用都不卡,运维成本还能再降80%,从开箱到上线半天就能搞定,这种性价比优势简直是往英伟达心窝子里捅刀子。 以前英伟达靠的可不只是硬件强,更有CUDA软件生态这道护城河,国内开发者都是跟着它的技术栈成长起来的,可现在国产阵营也摸透了门道。 华为搞出了“昇腾芯片+昇思框架+计算中心”的全栈生态,连国家级的气象超算项目都敢接手;阿里平头哥的Hanguang 800、腾讯的Zixiao芯片也陆续落地,腾讯还顺手投资了燧原科技补全短板,等于说国内从芯片设计到生态搭建,已经拉起了一支“集团军”。 虽说英伟达刚推出Blackwell架构新品,还保持着半年迭代一次的节奏,但架不住中国芯片的追赶速度,华为已经官宣9月量产昇腾920,号称能直接对标H100,这架势明显是不想给对手留喘气的空间。 更有意思的是市场格局的反转,2024年字节、腾讯还挤在英伟达全球前三大买家名单里,可到了2025年,英伟达在中国的份额已经从峰值的95%跌到了50%。 不是企业不想用英伟达,而是国产芯片实在太争气,ASIC架构的本土方案在智能安防、语音识别这些场景里,成本比进口GPU低30%,能效比还高50%,换谁都得算笔经济账。 金融系统已经开始批量换国产芯片,交易大厅里延迟一点没涨;智能制造车间的机器人用国产芯片控制,精度反而比以前更高,这些实打实的应用场景,比任何宣传都管用。 黄仁勋心里门儿清,现在的“几纳米差距”早不是以前的“代际鸿沟”了。 美国越是封锁,中国企业越能被逼出潜能,之前禁H20反而让昇腾910B卖得更火,再这么下去,英伟达的中国市场份额还得跌。 所以他这话明着是夸中国芯片进步快,实则是在给美国政府递话:“再搞封锁,受损的是美国企业”,毕竟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正从2024年的1425亿元往2029年的1.34万亿元冲,这么大块蛋糕,英伟达可不想眼睁睁看着被抢走。 说到底,这声“几纳米差距”,是对手的无奈承认,更是国产芯片的底气证明。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