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还算不错,1987年中苏边界谈判,苏联做了对中国最有利的让步,600多个岛的归属得以明确。 上世纪80年代刚开头那几年,中苏边境上的空气都像结了冰似的。两边的哨所离得近的地方,士兵们互相都能看见对方枪上的反光,谁也不敢轻易松劲。 之前因为边界问题,两边闹过不少不愉快,甚至在珍宝岛那一带还动过手,所以那会儿要是有人说“中苏能坐下来好好谈边界”,保准没人信,都得笑这人是想多了——毕竟领土这事儿,历来都是寸步不让的硬骨头,更别说还是积了几十年的老矛盾。 不过到了80年代中期,情况慢慢有点不一样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那边好像有意要调整对外关系,偶尔会通过一些外交渠道释放点缓和的信号。 比如先是减少了边境地区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后来又在联合国的场合,对中国的一些立场表达了“理解”。虽然大家心里还是犯嘀咕,觉得这会不会是表面功夫,但至少之前绷得紧紧的弦,总算松了那么一点点。 真正的转机是1987年,双方真的把谈判桌摆到了一起。一开始,中方的代表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毕竟要谈的是600多个江心岛的归属——这些小岛大多散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里,别看有的岛就几亩地大,可每一个都牵扯着领土主权。 之前不是没谈过,每次一说到这些岛,就陷入僵局:你拿历史文献说这岛早年就是中国的,他拿实际控制说现在归苏联管,吵来吵去没个结果,最后只能不欢而散。所以这次谈判,没人指望能一下子有突破。 可谈着谈着,苏联那边突然抛出了个提议,让中方代表都愣了一下——在江心岛的归属问题上,他们愿意主动让步。具体说就是按界河的主航道中心线来划分,之前有些苏联实际控制,但按主航道算该归中国的岛屿,他们也同意交还给中国。 这可不是小让步,要知道之前苏联在领土问题上一直硬得很,哪怕是个小沙洲都不肯松口,这次居然这么干脆,不光谈判桌上的人意外,国内知道消息的人都觉得“没想到”,甚至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后来才慢慢明白,苏联这么做也不是没考量。那时候苏联国内经济挺吃力的,常年跟美国搞军备竞赛,钱都砸到武器上了,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急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腾出手搞国内建设。而中国是苏联南边的大邻居,把和中国的关系缓和下来,就能减少西边的压力,不用再在中苏边境堆那么多兵力。 戈尔巴乔夫显然也看清了这点,所以才愿意在边界问题上放低姿态,用领土上的让步换整体关系的缓和。 而这让步带来的好处,很快就显出来了。之前因为归属不明确,边境的老百姓过得提心吊胆:渔民不敢随便去江心岛附近打鱼,怕越了界被抓;农民也不敢在靠近边界的地里种庄稼,生怕哪天就起了摩擦。现在归属一明确,这些顾虑都没了,渔民能安心撒网,农民能放心种地,边境上的气氛一下就松快了。 边防部队也不用天天盯着那些小岛防摩擦,两边甚至开始偶尔搞个友好交流,比如互相送点物资,或者一起巡逻维护界河秩序。 更重要的是,这次边界谈判的突破,成了中苏关系回暖的“敲门砖”。之前两边虽然有接触,但总隔着一层,这次在最敏感的领土问题上都能达成共识,说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诚意。 没过几年,戈尔巴乔夫就应邀访华,中苏关系正式实现正常化,结束了几十年的紧张状态。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1987年那次谈判里,苏联在600多个江心岛归属上的主动让步。 现在回头看,那会儿的转变确实让人感慨。从80年代初的剑拔弩张,到1987年的握手谈,再到后来的关系正常化,这中间的变化离不开双方的诚意,更离不开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 虽然现在提起戈尔巴乔夫,大家更多会想到苏联解体,但在中苏边界问题上,他推动的这次让步,确实解决了困扰两国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让边境从“对峙线”变成了“和平线”。
中俄大后方生变?俄罗斯发狠,中国已经做好打算,蒙古被踢出局?现在俄罗斯跟蒙古
【7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