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终于找到了盼望已久的买家,中国禁止买入美国的大豆之后,他们把大豆转向印尼和越南,让这些东南亚国家来大量采购美国的大豆。 中国曾是美国大豆出口的“压舱石”,2024年一年就买下126.4亿美元的美国大豆,占其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这样的体量让美国豆农多年不愁销路。 2025年5月成为转折点,新产的美国大豆再也没有一艘船发往中国,装船量直接归零。 库存很快堆成了山。艾奥瓦州的拖拉机公司里,待拍卖的农业机械数量比往常多了30%,不少豆农只能靠卖掉吃饭的家伙维持生计。 北达科他州的大豆种植者每英亩地要亏100到150美元,有农场主估算全年损失会超过40万美元。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急得直喊“缺口太大”,仓库爆仓的消息从一个产区传到另一个产区。 就在这时候,印尼和越南成了美国大豆的“接盘侠”。 印尼是棕榈油大国,可养殖业缺饲料,之前就从美国买大豆。 中国这边一减量,美国带着补贴找上门,价格优势让印尼没法拒绝。 越南更需要大豆,非洲猪瘟过后生猪养殖拼命恢复,豆粕需求缺口大得很,以前盯着巴西大豆,现在美国大豆主动降价送上门,正好补上窟窿。 美国为了把大豆塞给东南亚下了不少功夫。 大豆协会旗下的WISHH项目早在柬埔寨搞起了水产养殖商业化项目,拉上堪萨斯州立大学和当地饲料厂合作,教他们用大豆蛋白做饲料,还承诺能带动3亿美元的经济影响,预计到2030年柬埔寨每年要多要10万吨大豆蛋白。 2019年的时候,美国大豆协会就说过,剩下的库存一半都被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吸收了。 东南亚接下美国大豆的盘子,根本不是巧合,是两边正好“对上了胃口”。 这些年东南亚经济涨得快,柬埔寨GDP每年都超7%,老百姓兜里有钱了就想吃点好的,对肉、鱼这些蛋白质的需求蹭蹭往上涨。 喂猪养鱼最离不开的就是豆粕,大豆自然成了香饽饽。美国农业部早有预测,到2032/33年度,东南亚大豆进口量会超过1640万吨,增幅能到25%以上,其中印尼、越南的贡献最大。 美国的“钞能力”才是关键。 2025年美国给农民的补贴超过400亿美元,创下1933年以来第二高纪录。 这些钱直接贴给豆农,让美国大豆能以低于国际市场价的价格往外卖。 要知道,2025年美国大豆的盈亏平衡点是12.35美元/蒲式耳,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合约价格才刚过10美元,没有补贴根本卖不动。 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也就美国能撑着。 印尼饲料厂一算账,换美国大豆当供应商能省不少钱,何乐而不为?WISHH项目的投入更是精明,过去5年里,这个项目每1美元的投入能撬动6美元以上的大豆贸易,先铺市场再卖大豆,算盘打得叮当响。 可东南亚终究填不上中国的缺口。 2025年巴西大豆出口破了1.022亿吨,其中79.9%都卖到了中国,光9月一个月就发了650万吨,这可是印尼和越南加起来都吃不下的量。美国自己也清楚,东南亚只是“临时救场”。 2025年1-8月,中国进口大豆里美国货只占22.8%,比起当年超六成的占比差远了。 伊利诺伊大豆协会的人都承认,上一次贸易摩擦时让给巴西的20%市场份额,至今都没拿回来。 更麻烦的是,美国豆农的日子越来越难。 能源成本、化肥价格都在涨,种植成本比2018年高了一大截,营收差不多,利润率却恶化了很多。 阿根廷还取消了大豆出口预扣税,抢走不少国际买家,美国大豆的销售压力更大了。 美国大豆转向东南亚,是中国进口收紧逼出来的选择,是东南亚需求跟上的巧合,更是美国靠补贴堆出来的结果。 可补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400亿美元的投入换不来稳定的市场。 中国市场的体量和需求,是任何新兴市场短期内都替代不了的。 美国大豆协会驻华的老代表都退休了,中国市场的口子收得越来越紧。 全球农产品贸易从来不是简单的“找下家”,而是长期的供需匹配和信任积累。 靠补贴砸出来的市场,能撑多久?东南亚的需求增长能追上美国大豆的库存压力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终于弄明白为啥印度不买美国大豆了!贸易战之后,中国就没从美国买过一粒大豆。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