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搞笑了!美国大豆终于找到了盼望已久的买家,中国禁止买入美国的大豆之后,他们把大豆转向印尼和越南,让这些东南亚国家来大量采购美国的大豆。 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依赖的“大买家”,2024年一年就买走了价值126.4亿美元的美国大豆,占其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这个体量是欧盟和墨西哥总和的两倍还多。 可当中方停止采购后,美国大豆堆在仓库里面临滞销,农场里新的收成又要接踵而至,仓储压力几乎压垮了美国豆农。 情急之下,美国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印尼和越南成了主要目标。要知道,印尼过去80%到90%的大豆都依赖从美国进口,是天然的“潜在市场”。 美国政府动起了心思,一边用外交压力不断施压,一边抛出经济援助、贸易优惠的诱饵,逼着这些国家接手滞销的大豆。 特朗普团队更是把这事当成了头等大事,频繁派人跑到东南亚“推销”,毕竟大豆出口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4%,要是卖不出去,可不是小事。 印尼和越南起初接下了订单,港口里很快堆满了美国大豆的集装箱,可没等高兴多久,麻烦就找上门了。 印尼的豆腐店老板们最先感受到变化,一袋50公斤的大豆价格短短三个月翻了一倍,原本卖62万印尼盾就能拿下的货,涨到了120多万,不少小作坊直接停了产。 越南的养殖场里,养殖户们对着饲料堆犯愁,进口大豆的成本比之前高了不少,喂下去的效果还没见着,钱包先瘪了一块。 美国所谓的“找到买家”,根本是把东南亚国家当成了“接盘侠”。 这种靠施压和利诱换来的贸易,从一开始就藏着坑。 印尼的饲料加工厂最有发言权,美国大豆的加工标准和当地常用的南美大豆不一样,工厂得重新调整生产线,添置设备,还要培训工人,这笔投入一下就把利润吞没了。 即便花了钱改造,生产出的饲料质量还不稳定,养殖场用了之后,牛羊的长势明显变慢,屠宰后肉质也不如以前,在市场上根本卖不上价。 原本45天就能出栏的肉鸡,喂了美国大豆做的饲料,硬生生拖到了60天,多出来的15天里,饲料、人工、防疫成本天天在涨。 有养殖户算过账,每只鸡的成本凭空增加了3块多,可肉质变差后,零售价格反而降了,一进一出,卖一只鸡要亏近两块钱。 更头疼的是,家禽的发病率比以前高了不少,一批鸡里能有十几只生病,死一只就亏一只的本钱,不少养殖户只能咬牙缩减规模。 这背后全是特朗普政府的算盘,美国豆农早就扛不住了,化肥、农机价格因为关税涨了不少,劳动力还缺人,2025年上半年农场破产数量创下四年新高。 肯塔基州的豆农凯莱布·拉格兰德说得实在,一场贸易战让他们损失近200亿美元,要是再卖不出大豆,2027年就得破产。 这些豆农是特朗普的重要选票基本盘,要是他们闹起来,中期选举根本没法交代。 所以白宫才急着撒钱承诺援助,又是150亿美元纾困金的空头支票,又是到处施压找买家,本质上就是用其他国家的损失换自己的选票。 东南亚国家也不是任人拿捏的,印尼政府很快取消了大豆进口关税,转头去找巴西买大豆,毕竟巴西大豆不仅价格低,还不用额外改造生产线。 越南的饲料厂也悄悄换了货源,2025年从阿根廷进口的大豆量涨了不少,阿根廷取消出口税后,性价比比美国大豆高太多。 这就是市场的道理,靠逼迫换来的生意长不了,质量和价格才是硬通货。 美国大豆失去中国市场后,本就丢了半壁江山,现在连东南亚市场也在流失,所谓的“找到买家”不过是昙花一现。 美国豆农要的根本不是政府的补贴,而是稳定的市场。 2018年那次贸易战,美国政府给了200多亿美元援助,可中国市场还是被巴西抢走了,巴西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45%涨到了70%,再也没降下来过。 现在重蹈覆辙,以为靠施压能稳住东南亚,根本是打错了算盘。 美国大豆的困境,说到底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 靠施压换订单,靠补贴填窟窿,既骗不了东南亚国家,也救不了本国豆农。 印尼已经在扩大本土大豆种植,越南也在拓宽进口渠道,美国大豆的“接盘侠”只会越来越少。这样的贸易套路,你觉得能撑多久?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终于弄明白为啥印度不买美国大豆了!贸易战之后,中国就没从美国买过一粒大豆。
【4评论】【7点赞】
神经蛙
小编是2026年穿越回来的吗?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还不到一个月吧!今年收割的大豆还没有装船。
萌太郎多肉
以前美国吃肉,狗子们还能跟着啃啃骨头。现在特朗普当权,美国要宰狗吃肉了,就看这些狗子们何去何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