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涉嫌垄断被国家立案调查,这可是大案件,不但是中美的大事,也是粗粮的大事件。中国有勇气有魄力进行调查,说明中国已经有了取代他们的手段和条件。敢于亮剑。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芯片技术也一样的。 高通的优势在于通信技术专利尤其是移动通信标准,在不少中国智能手机企业成长的关键时期,高通的专利授权费用一度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专利本该促进创新,但少数巨头垄断的话语权后,规则不再只是“技术优先”,更多变成了商业工具,甚至成为遏制其他厂商发展的障碍。 中国此次主动出击调查,把矛头对准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公平高价授权等问题,其实也是中国企业从“制造大国”迈向“技术强国”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每一次对垄断的挑战,背后都意味着力量的更迭和产业升级的渴望,中国高端制造、芯片、通信等领域这几年突飞猛进,不仅在硬件上实现突破,还在5G标准等重大技术节点上成为参与制定规则的主角。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底气,中国在面临核心技术壁垒时,选择正面亮剑,而不是永远“受制于人”。 高通的特许授权体系曾经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必经“路障”,每卖一台手机,高额的专利费都会让企业利润承压,这背后也影响了产品出海和创新投入。 不是中国企业不愿意尊重知识产权,而是当仅有少数公司凭专利壁垒构筑“护城河”,并借由复杂授权协议将本土企业牢牢限制的时候,公平竞争就无从谈起。 中国敢于启动反垄断调查,明确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只有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全球科技产业生态才能健康循环。 这个事件也让外界看到中国市场规则变化带来的新机会,以前外资公司往往是“制定规则”的一方,本地企业只能被动接受。 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智能设备市场,本地企业的话语权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一些国产芯片厂商开始打破技术垄断,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投入到基础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底层领域。 实际上,这次对高通的调查推动的不光是单一企业的合规,更是在倒逼中国科技产业整体加速自立自强。 也不能忽视高通本身在全球通信标准和半导体创新上的实力,技术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哪怕在被调查期间,高通在某些领域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中国的崛起不是要简单替代或者隔绝外部优秀技术,而是要在对等、合作、创新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芯生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底气面对全球性竞争和博弈。 这波反垄断调查,不只是一次市场监管行为,更是中国科技产业对国际规则话语权的挑战。 它背后象征着在未来通信、AI等下一个科技浪潮来临时,中国企业不再只是“追赶者”,而要争取成为“规则制定者”。 对于高通来说,也未必完全是坏事,如果能反思自己的商业模式,适应新生态,或许也有机会与中国市场实现真正的共赢。 当年“粮食自给”这个思路放到科技领域,同样适用,手里有粮,不惧风雨。 核心技术有了独立性,才拥有真正的安全感和底气,不只是敢和强者过招,而且有实力用规则和创新影响世界。 这次高通被立案调查,也许正预示着中国产业转型的新阶段,不光是对市场乱象纠偏,更是推动本土企业壮大、技术升级的催化剂。 你认为中国能否顺势打破技术垄断,抓住这一轮产业变革的主动权?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高通公司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立案调查》
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
【1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