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表示失望,因为在申办名单上,不见中国的身影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10 19:41:22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表示失望,因为在申办名单上,不见中国的身影,上海、成都、广州,这三座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大城市,这一次,齐齐选择了沉默。 奥运会主办权争夺由来已久,早年各国城市争相举手,视之为展示实力的窗口。国际奥委会通过层层评估,挑选出能承载全球目光的地点。但近年来,申办热情明显降温,许多发达城市开始三思而后行。原因在于奥运的巨额投入往往超出预期,赛后场馆维护成为长期负担。北京2008年奥运虽成功举办,却留下了深刻的成本教训。 那次赛事总花费超过400亿美元,鸟巢体育场单项就达35.96亿元人民币,建成后每年维护费约8000万元,加上折旧近1亿元,资金链条紧绷。北京国资公司数据显示,前三年仅举办61场活动,收入主要靠门票,却难以覆盖全部开支。水立方情况稍好,2011年自营收入8800万元,但能耗和维修仍需政府补贴填补。这些数字让后续城市管理者警醒,奥运不再是单纯的面子工程,而是需要精打细算的经济账。 国际上类似案例比比皆是,东京2020年奥运让日本民众直呼吃不消。政府和东京都投入税金,每位东京市民额外负担约10万日元,四口之家合计近2.5万人民币。赛后场馆闲置,公众不满情绪高涨。里约2016年奥运更惨,花46亿美元建的设施迅速衰败,马拉卡纳体育场丢了7000个座椅,草坪荒芜,泳池水变橙色,安全隐患频发。 雅典2004年奥运场馆支出超预算30%到50%,北京顺义水上公园多花近一倍资金,现已基本废弃。悉尼2000年奥运公园年运营1.39亿澳元,收入仅5443万澳元,亏损8539万澳元,三年无人接盘。这些前车之鉴摆在眼前,申办城市不得不掂量风险。国际奥委会虽推出新规,强调节俭和多城联合,但实际操作中,新建场馆仍易超支,遗产利用率成关键考验。 2036年奥运申办名单出炉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克尔斯蒂·科文垂公开表达遗憾。她指出,亚洲尤其是中国城市的缺席,让整体竞争格局失衡。名单上出现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埃及开罗和德国联合方案,却不见中国身影。上海、成都、广州这些一度被视为热门城市的代表,本该是强力竞争者,却集体选择不参与。 科文垂在洛桑会议上强调,期待更多新兴市场加入,以维持奥运的全球影响力。这份失望源于中国在2008年后的强大办赛能力,本以为会延续,却意外落空。申办过程已从公开招标转向对话式评估,但中国城市的沉默仍让国际奥委会措手不及。布里斯班2032年成功的关键在于84%现有场馆利用率,这也成为标杆,中国城市审视自身条件后,认定新建成本过高。 中国三城不申办的决定源于务实考量。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土地资源紧张,每平方米价格高企,奥运场馆建设需挤占地铁和商业用地。成都正发力国际赛事IP,预算优先倾斜学校和医疗,广州则专注外贸扩张,港口物流资金吃紧。这些城市已过了靠奥运刷存在感的阶段,2008年北京奥运让世界认识中国,如今国际地位稳固,无需再借此证明。 市民关切更接地气:老旧小区何时改造,新增学校能否多收孩子,社区医院设备更新到何种程度。这些民生投入回报更快,比空置场馆实用得多。国际奥委会新规虽允许多城联合,但上海到广州跨度大,协调难度不小,成本反而可能上涨。中国城市管理者算清账本,选择将资源投向刀刃上,避免重蹈东京和里约的覆辙。 其他国家申办形势同样复杂。印度总理莫迪推动艾哈迈达巴德方案,视之为国家复兴象征,但基础设施短板明显,超支风险高企。南非梦想非洲首届奥运,埃及开罗借古迹优势拉票,德国城市探讨联合模式。这些新兴经济体热情高涨,却未必预见到赛后麻烦。 国际奥委会暂停快轨选定,启动审查,就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避免印度独大。中国缺席虽让名单单薄,但也反映全球申办生态变化。发达城市趋于保守,新兴国家跃跃欲试,奥运需适应这一趋势,方能维持活力。香港曾考虑与深圳、广州联合申办大湾区模式,但最终未成行,凸显区域协调的挑战。 中国城市转向后,发展路径更注重可持续。上海深化金融开放,陆家嘴交易量持续攀升,吸引全球资金。成都赛事经济活跃,马拉松和网球赛频办,带动旅游消费。广州外贸网络扩展,港口吞吐量全球领先。这些举措直接惠及民生,老旧小区改造覆盖率提升,学校床位增加,医院设备国产化率提高。相比之下,奥运遗产利用率全球平均不足50%,中国选择避开这一坑,体现了长远眼光。国际奥委会需反思自身规则,推动更多低成本方案,以重燃申办热情。否则,奥运的全球性将面临考验,中国城市的沉默,或许是这一变革的信号。

0 阅读:46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