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担心失去中国市场,必和必拓妥协了! 10月10日,财经圈的一则消息炸开了锅:矿业巨头必和必拓松口了。这家扎根墨尔本的企业宣布,从2025年第四季度起,中国港口的铁矿石现货交易将全面接受人民币结算。 谁能想到,这家看似澳洲本土的巨无霸,骨子里竟流淌着美资的血液?作为中国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必和必拓85%的营收都攥在中国市场手里,说它把家当全押在这儿也毫不夸张。 可就在本月初,彭博社的一则报道让它彻底慌了神——“中国已下令钢厂和贸易商暂停采购必和必拓新铁矿石”。消息一出,澳大利亚总理都坐不住了,急着出来喊话,生怕这根经济命脉出了岔子。 表面看是贸易摩擦,实则是憋了十余年的定价权之争。这哪是什么商业谈判?分明是全球资源秩序重构的角力场。中国消耗着全球七成的铁矿石,是名副其实的“大买家”。 可在定价桌上却像个“局外人”,这种憋屈谁能忍?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澳大利亚铁矿石每吨开采成本不过十美元出头,可经普氏定价机制一倒手,到岸价能飙升到一百三十美元左右。 必和必拓手里握着的筹码可不轻,它控制着中国铁矿石进口四成的份额,去年中国十二亿吨的进口总量里,近半都来自它的矿山。这种依赖像条隐形的锁链,把中国钢铁业捆得结结实实。 钢厂想降成本?难!国际矿价涨,钢材就得跟着涨;矿价跌,人家又能通过减产抬价,中国企业只能被动跟着起舞。有钢铁厂老板算过账,光2023年,就因为矿价波动多花了近百亿采购费,这笔钱足够建两个新车间了。 其实中国早就在布局。路透社曾点破关键:2022年组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就是为了把分散的采购力量拧成一股绳。之前各家钢厂各自为战,谈判时没底气,现在“国家队”出面,腰杆自然硬了。 暂停采购必和必拓,不过是这盘大棋里早安排好的一步,就等对方露出软肋。必和必拓哪敢赌?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市场,它去哪里找下家?全球其他国家的铁矿石需求加起来都不如中国零头。 真要是丢了订单,就是数百亿美元的窟窿,足以让这家巨头元气大伤。澳大利亚经济更经不起折腾,2024年它对华铁矿石出口额高达5649亿元,占其出口总收入的近三成,要是这条线断了,澳洲的经济增长怕是要直接“熄火”。 所以这次妥协,根本不是必和必拓突然“友善”,而是被现实按在了谈判桌上。用人民币到岸价结算,对中国企业来说简直是穿了件“防弹衣”。之前用美元结算,汇率波动一天就能让一家中型钢厂亏掉几十万。 现在直接用人民币,等于把汇率风险彻底挡在了门外。更重要的是,这是人民币首次在铁矿石这种核心大宗商品贸易中实现规模化结算,意义远超一单生意本身。 要知道,铁矿石年贸易额超2500亿美元,长期被美元计价和普氏指数垄断,这可是美元霸权的重要支柱。必和必拓开了这个头,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 力拓、FMG早就悄悄参与人民币结算试点,2025年铁矿石人民币结算占比已经从2023年的5%跳到了25%。巴西淡水河谷更积极,对华人民币结算占比都到28%了,还加了5000万吨人民币计价的长期订单。 国际货币体系的风向早就变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美元储备比例从2020年的61%跌到了2025年的55%,而人民币储备规模虽有波动,但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澳大利亚这次的选择,说白了是“经济账打败了政治账”。它虽然在军事外交上跟着美国走,但经济上离不了中国。之前还想在铁矿石上拿捏中国,可真等中国亮出暂停采购的底牌,立马就慌了神。 这也给其他资源国提了个醒:别抱着美元霸权的老黄历不放,谁掌握最大市场,谁就有话语权。有人问,必和必拓的长期合同还没换人民币,是不是留了后手?其实这更像是“以退为进”的试探。 现货交易先用人民币跑通流程,看看市场反应,一旦顺畅,长期合同换成人民币只是时间问题。必和必拓心里门儿清,要是不跟上节奏,力拓、淡水河谷巴不得抢它的份额,毕竟中国市场就这么大,蛋糕就这么一块。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只是第一步。之前吃够了定价权缺失的亏,现在终于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定规矩。往后不仅是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都可能慢慢用上人民币结算,这才是真正的“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那些曾经靠垄断欺负人的巨头们也该明白,时代不同了,“店大欺客”的日子早就该结束了。 必和必拓的妥协,不是结束,而是全球资源贸易新纪元的开始。 美元垄断的神话被打破,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实力的支撑,更是“大买家”终于硬气起来的体现。澳大利亚低头了,其他国家还会远吗?可以肯定的是,从今往后,铁矿石贸易的游戏规则,得听中国的了。 澳矿铁矿石 必拓铁矿石
必和必拓火速服软绝非傻,这波妥协藏着顶级算计!表面看是被迫接受30%人民币结
【73评论】【7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