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必和必拓会多坚持几天,没想到这么快就怂了。 作为全球排得上号的矿山巨头,手里攥着西澳皮尔巴拉的优质铁矿,以前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架势,谁能想到这次连几天都没扛住,干脆利落地点头认了条件。 这波操作属实有点让人意外,毕竟搁以前,就算谈不拢,也得摆摆巨头的谱,怎么着都得撑到市场有波动才肯松口,这回倒好,几乎是中方刚亮明态度,那边就软了下来。 说穿了,必和必拓这 “怂” 劲儿不是凭空来的,实在是背后的压力太实在,不低头不行。 之前它还想着逆势涨价,把长协价往上提了 15%,还咬死了必须用美元结算,觉得中国钢企离了它的高品位铁矿就转不动。 哪儿想到中方直接来了招狠的,所有美元计价的订单全给停了,连已经装船的货轮都拦在门外,一点缓冲的余地都没留。 这一下就戳中了它的要害 —— 铁矿业务占了集团一半以上的利润,而中国市场占了它出口量的六成,年出口量足足有 1.2 亿吨,这么大块蛋糕突然悬了,换谁都得慌。 更让它没底气的是,现在的中国早不是以前那个只能被动接受的买家了。以前澳巴两家几乎垄断了供应,占了中国进口量的八成,现在这格局早松动了。 几内亚那边的西芒杜铁矿储量惊人,品位还高,虽然暂时有点小波折,但运输通道早修好了,过不了多久就能大量供货。 俄罗斯的铁矿也在加码,跨境铁路的运输量涨了快两成五,一半都用人民币结算,稳得很。 巴西淡水河谷更是机灵,早早就在扩建专线,对华出口占比都冲到 35% 了。这么多替代货源摆在那儿,必和必拓心里比谁都清楚,真要是耗下去,丢的可不是一时的订单,而是长期的市场份额。 结算货币这事儿更是没的选。以前全球铁矿贸易九成以上都用美元,必和必拓靠着这规则能多赚不少汇率差价,还能借着美元霸权的东风掌握定价权。 可现在不一样了,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成交量是新加坡市场的 23 倍,价格和现货的关联度极高,咱们自己的 “北铁指数” 越来越有分量,慢慢要和普氏指数平起平坐了。 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也从两年前的 5% 冲到了 25%,照这势头,明年年底突破 40% 都不是问题。 淡水河谷早就偷偷把 28% 的对华贸易换成了人民币,还加了 5000 万吨的长期订单,必和必拓要是还硬扛,等于把市场拱手让人。 所以它只能乖乖让步,不仅把剩下的现货交易全改成了人民币结算,连价格都降了不少,核心产品的价格比峰值跌了 18%。 以前死死攥着的年度长协也松了口,跟着改成了三年期的合同。这哪是松口,简直是顺着台阶赶紧往下跳,生怕晚了连台阶都没了。 澳洲那边其实比必和必拓还急。铁矿石出口占了澳洲 GDP 的 1.2% 到 1.5%,一年能带来 1160 亿澳元的收入,85% 都得靠中国市场消化。印度一年才进口 2000 万吨,欧洲钢铁产量还在降,根本接不住这么大的量。 总理说句 “令人失望” 根本没用,真要是丢了中国市场,矿山产能闲置、财政收入下滑都是实打实的麻烦,连给美国当关键矿物供应源的底气都没了。 这事儿说到底,不是必和必拓突然变软了,是市场的规矩变了。以前是卖方说了算,拿着资源就能漫天要价,现在买方有了替代渠道、有了定价话语权、有了自己的结算体系,自然得听买主的。必和必拓要是还端着以前的架子,别说赚不到钱,能不能保住行业地位都两说。 现在淡水河谷、力拓都跟着必和必拓的步子调整策略,人民币结算、灵活定价成了行业新趋势。这背后其实是全球贸易的主动权在换位置,以前总被垄断牵着鼻子走,现在慢慢能攥回自己手里了。 对咱们来说,这可不只是矿价稳了那么简单,钢材成本稳了,盖房子、买家电的成本可能跟着降,人民币在国际上也更管用,海淘、出国都能少受汇率的气。 必和必拓这波 “怂” 得也算及时,要是真耗到西芒杜铁矿全面投产、俄罗斯的供应再上一个台阶,那时候可就不是让步就能解决的了。 说到底,做生意讲究个顺势而为,抱着老一套的垄断思维不放,迟早得被市场甩在后面。 巨头的架子再大,也架不住实实在在的市场压力,这波妥协,与其说是怂了,不如说是终于看清了现实。
中方各大港口如临大敌,严查必和必拓铁矿石,一律不予接收!看来,中方是铁了心要给澳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