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吃不完要打包菜,被告知打包盒3元一个,气愤离开,以后再也不来你家吃饭了!

不简单的幸福 2025-09-29 23:26:36

顾客吃不完要打包菜,被告知打包盒3元一个,气愤离开,以后再也不来你家吃饭了! 周末的饭点,餐馆里满是热闹的碰杯声。一桌顾客点了七八个菜,有鱼有肉有汤,摆得满满当当。几个人边吃边聊,酒一杯接一杯地喝。 等起身准备走时,桌上还剩小半盘红烧肉、半份糖醋鱼,连刚上桌没怎么动的青菜都还冒着热气。“扔了多可惜,打包回去明天还能吃一顿。” 有人提议,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毕竟现在都讲究节约,好好的菜浪费了实在说不过去。 顾客朝服务员招了招手,说要打包。服务员动作麻利,很快拿来几个白色的打包盒,蹲在桌边就开始分装。 筷子夹着红烧肉往盒子里放的功夫,服务员轻声说了句:“您好,咱们这大打包盒每个收3块钱。”就是这句话,让原本和和气气的顾客瞬间变了脸色。 “你说什么?打包盒还要钱?”顾客嗓门一下子提高了,周围几桌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他指着桌上的空酒瓶和餐盘,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我这一桌菜吃了四百多块,你们连个免费打包盒都舍不得给? 这也太抠门了吧!”在他看来,自己花了这么多钱消费,商家附赠个打包盒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反而要额外收钱,分明是想在小事上再赚一笔。 越想越气的顾客,干脆让服务员停下手里的活。“算了算了,这剩菜我不要了!”他摆了摆手,脸上满是嫌弃,“打包盒成本才几毛钱,你们卖3块,这不是把顾客当冤大头宰吗? 就这格局,以后谁还来你家吃饭!”说完,带着同行的人摔门就走,留下服务员拿着没装满的打包盒愣在原地。这边顾客气呼呼地离开,那边商家也满肚子委屈。 老板看到这一幕,无奈地叹了口气:“打包盒和塑料袋哪是不要钱的?我们从批发商那里拿,大盒子一个成本就要一块二,加上袋子、一次性手套,还有服务员专门花时间打包的人力,收3块钱真不算多。” 在老板看来,自己开门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但也没想着靠打包盒牟利,只是想收回点成本而已。更让老板觉得委屈的是,之前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有顾客点了两百多块的菜,打包时听说盒子要收钱,当场就吵了起来,说商家“小家子气”“不会做生意”。可老板心里清楚,餐馆的利润本就薄,光是房租、水电、食材成本就占了大头,要是连打包盒都免费送,长期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总不能让我们做亏本买卖吧?”老板把事情发到网上,想听听网友们的看法,到底这打包盒该不该收钱。帖子一发出,评论区立刻分成了两派。 支持顾客的人说:“花大几百吃饭,连个打包盒都不送,商家也太会算计了。现在很多餐馆都是免费提供打包盒的,这明显是不想吃亏。” 还有人举例,自己上次在连锁餐厅吃饭,消费不到一百块,服务员主动问要不要打包,盒子和袋子都是免费的,对比之下更显得这家店“小气”。 站在商家这边的网友则反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打包盒也是商家花钱买的,凭什么要免费送?顾客觉得贵可以不买,没必要指责商家。” 有开餐馆的网友现身说法,自己店里的打包盒成本虽然低,但每个月要用几百个,一年下来也要几千块,“羊毛出在羊身上,要是免费送,最后还不是得把成本加在菜价里,到时候顾客又该说菜贵了。” 其实,这场争执的核心,说到底是双方对“服务成本”的理解不同。顾客觉得自己花了高价消费,商家就该提供配套的免费服务,包括打包盒。 商家则认为,打包盒属于额外消耗品,理应单独收费来覆盖成本。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却暴露了消费中的一个常见矛盾:到底哪些服务该包含在消费金额里,哪些又该额外收费? 仔细想想,现在很多行业都有类似的情况。买奶茶时,吸管免费但分装盒要收钱;买水果时,普通塑料袋免费但保鲜盒要加钱。这些看似“小事”的收费,往往最容易引发顾客不满。 但换个角度看,商家明确告知收费标准,也是一种诚信的体现,总比暗地里把成本加到其他商品里要透明。对顾客来说,遇到打包盒收费的情况,其实可以更理性一点。 如果觉得3元太贵,可以和商家协商,比如问有没有免费的小盒子,或者自己下次带饭盒过来。没必要因为这点小钱就动气,更不至于因此否定整个餐馆的服务。 毕竟,餐馆的核心竞争力是菜品和口味,而不是一个打包盒。对商家而言,也可以做得更灵活一些。比如设定消费门槛,消费满一定金额就免费赠送打包盒。 或者提供不同价位的打包盒供顾客选择,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样既照顾到了顾客的感受,也能合理收回成本,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3元打包盒引发的风波,看似是件小事,却给顾客和商家都提了个醒:消费中的沟通和理解很重要。顾客多一份体谅,商家多一份灵活,很多矛盾其实都能避免。 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一个小小的打包盒,闹得双方都不愉快。下次再遇到打包盒收费的情况,或许我们可以先问问自己:这3块钱真的值得生气吗?

0 阅读:1

评论列表

用户61xxx97

用户61xxx97

2025-09-30 03:09

不管你咋样洗,那也是个脏东西……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