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每个人都会死去,那我们还折腾个什么劲?看看历史上那些玩命活着的人,这也许就是

山羊爱吃羊嗄 2025-10-10 11:30:58

既然每个人都会死去,那我们还折腾个什么劲?看看历史上那些玩命活着的人,这也许就是答案。 当年司马迁被阉割后躺在牢房里,也琢磨过这个问题。他完全可以选择一死了之,但最终选择忍辱负重写下《史记》。 用他的话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选择了泰山式的活法,虽然肉体不在,精神却在历史长河中永存。 苏东坡被贬到海南时,苏东坡已经60多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高寿。他完全可以在抑郁中度过余生,却偏要“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仅如此,还要教当地人打井种田读书。他最厉害的本事,就是把每个流放地都变成主场。 在黄州写出赤壁赋,在惠州发明荔枝酒,在儋州开办学堂。那句话怎么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既然都是过客,何不把这段旅程走得精彩些? 还有诸葛亮,他早知道蜀汉赢不了,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或许在他看来,重要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过程。 就像他在后出师表里说的:“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意思就是我把该做的都做了,成败就看天意吧。 王阳明被贬到龙场时,他给自己打了口棺材,整天坐在里面思考。终于在某个深夜恍然大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他意识到死亡不过是生命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在活着的时候致良知。从此他不再恐惧死亡,平定宁王之乱时,别人慌得要死,他却淡定指挥。因为他明白,只要活出真我,生死都是修行。 回到开头的问题:既然终有一死,活着图什么? 看看这些人你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没纠结“要不要活”,而是思考“怎么活”。 其实这个问题古人早就给出答案了。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活着不是为了逃避死亡,而是为了创造死亡带不走的东西。 所以别整天琢磨死不死的问题了。该吃吃该喝喝,有事别往心里搁。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欢谁就去追,有梦想就去闯。反正最后大家都得在盒里相聚,干嘛不趁现在好好活一把? 毕竟,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长度衡量,而是用深度和温度,你们说是不是呢?

0 阅读:59

评论列表

山君

山君

1
2025-10-10 12:26

诸葛亮,老子当年怎么知道赢不了,毕竟tm的刘备还是皇帝的叔叔!

猜你喜欢

山羊爱吃羊嗄

山羊爱吃羊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