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高志凯在辩论场上那句“我祖先修长城时,你祖先或许还被链子锁着当奴隶”,这几天刷到一次就忍不住夸一次——这反击也太戳点了! 明明是国际辩论场的“针尖对麦芒”,他却用一句历史对比,把对方的挑衅怼得“哑口无言”,网友说“这才是中国学者的‘嘴替’”。 2024年4月,阿拉伯电视台聊中美核政策,美国专家挑衅“中国核威慑威胁地区稳定”,高志凯直接回怼“你敢用核武器毁中国,就会被核武器彻底消灭”,当场让全场安静;才过半年,BBC辩论里英国主持人拿“人权问题”挑事,他又抛“先清算英国殖民旧账——1943年孟加拉饥荒死300万,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运1200万黑奴,这些账没算清,有资格说人权?”对方卡壳三秒,这话瞬间在网上“炸了”。 高志凯不是“突然火”的——他当过邓小平翻译,现在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研究国际政治30年,平时总在CNN、BBC这些外媒发声,惯用“历史+逻辑”的套路;比如长城,从西周始建到明修缮,两千多年里是中国文明“抗外侮、保家园”的象征;而西方殖民史,英国从16世纪到20世纪,殖民过全球140多个国家,掠夺的资源能堆成“山”,奴役的人民比“一个大国的人口还多”;有次采访他,他说“不是要翻旧账,是要让对方明白——双重标准行不通”;某社交媒体上,他的辩论视频播放量超千万,评论里全是“这才是中国学者的样子”“怼得好”,因为“终于有人用对方的方式,讲中国的理”。 为什么高志凯的反击,能让普通网友觉得“解气”? ①用对方的“黑历史”戳痛点——长城是中国的“骄傲”,殖民史是西方的“伤疤”,拿这个对比,对方没法装糊涂; ②逻辑不绕弯子——比如“你说人权,先清算自己的旧账”,让对方陷入双重标准的矛盾,想反驳都没底气; ③代表中国的底气——不是骂街,是用事实说“中国不好惹”,符合网友对“国际上敢说话”的期待。 其实普通网友的“解气”,藏着对国际话语权的期待——平时看新闻,西方媒体总抹黑中国,比如新疆棉、人权问题,但我们没机会在国际场怼回去;高志凯替大家做到了,而且是用对方听得懂、驳不倒的方式;比如他说“长城修的时候,你祖先被锁着当奴隶”,不是骂,是摆事实——长城的砖还在,殖民的档案还在,对方没法否认;这种有理有据的硬气,比喊口号管用一百倍,因为它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底气,是刻在历史里的,是用事实堆出来的。 有网友说“中国太需要这样的人,去表达中国的观点。因为语言障碍和文化习惯,英语国家的人对中国不太了解,加上犹太资本对外媒的统治,世界上很多人对中国十分陌生,高志凯发声给了他们了解中国的渠道”;我觉得这话点出了关键——国际传播不是喊得响,是说得准,高志凯用历史和逻辑,把中国故事变成了世界听得懂的故事。 要我说,高志凯的火,不是因为会怼人,是因为他会讲事实;他没骂对方无耻,而是拿长城和殖民旧账对比;没说中国最棒,而是说“你敢惹我,我就灭你”;这种不卑不亢,才是中国学者该有的样子,也才是普通网友想看到的中国声音。 你觉得高志凯的哪句反击最戳你?评论区聊聊~
如何看待“历史进入了垃圾时间”这一观点?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