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和必拓宣布,将斥资 8.4 亿澳元 (约合 5.54 亿美元) 用于扩建其位于南澳大利亚州的奥林匹克坝地下铜矿项目,以期提高这种关键导线金属的产量。 这家矿业巨头嘴上说着瞄准全球需求,心里门儿清真正的目标是谁。它真敢无视中国?简直是做梦!全球一半以上的铜都被咱们买走了,这体量摆在这儿,任何矿商都不敢掉以轻心。 必和必拓自己都承认,中国已是它的最大市场,超过一半的产品都销往中国。它去年铜矿产量高达195.78万吨,稳坐四大矿商之首,这数字背后全靠中国市场撑着。 现在砸钱扩产,根本不是盲目跟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双碳”目标和新能源基建列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明确要求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40%。这政策一出来,铜的需求直接被点燃了。 新能源汽车、光伏电站哪样离得开铜?单说光伏领域,N型TOPCon电池技术迭代让光伏组件导电层铜箔渗透率飙升至70%以上。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达450GW,对应铜箔需求就得突破18万吨。 储能和风电领域更夸张,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储能装机量将达50GW,风电新增装机65GW,两大领域铜材需求复合增长率预计超25%。这些增量全得靠像必和必拓这样的矿商来填补。 奥林匹克坝矿本身就是块宝地,它是全球铜和黄金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铜金矿。必和必拓早在上个十年就想扩产,2016年就计划把产能提升40%,只是当时成本太高才搁置。 现在重启扩产,时机抓得极准。全球铜矿供应增速正在放缓,2025年12家主要海外铜企合计产量增速才0.5%。力拓还在跟嘉能可谈合并,想抢市场份额,必和必拓自然要抢先一步。 它心里清楚,中国买家可不只认它一家。咱们早就启动了供应商多元化,不会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智利国家铜业、南方铜业这些巨头都在盯着中国市场,必和必拓不扩产,自有别人补上来。 而且中国本土铜加工企业也在发力。海亮股份砸89亿建兰州高性能铜箔项目,4.5微米超薄锂电铜箔占比达60%,产品良率稳定在98%以上。下游产能起来了,上游原料需求只会更旺。 数字基建的需求更是火上浇油。2025年全国5G基站总数预计突破500万座,对应铜材年需求增量就达150万吨。“东数西算”工程里的超细铜缆、特高压电网的高导铜排,全是铜材堆出来的。 必和必拓去年铁矿石产量降了1.83%,把更多精力转向铜是必然选择。它前阵子还砸20亿美元跟伦丁矿业搞合资,推进两大铜矿项目开发,显然是要在铜市场上加码。 要是跟不上中国的需求节奏,它的市场份额分分钟会被抢走。2025上半财年,它的埃斯康迪达铜矿增产22%才稳住优势,这让它更明白扩产的紧迫性。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既讲规模又讲稳定。奥林匹克坝矿扩建后,能提供更持续的货源,这正是中国制造业需要的。咱们可不想因为原料断供耽误新能源项目进度。 必和必拓的高管在进博会上说得实在,进博会是他们跟中国客户交流的好平台。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得跟中国买家保持亲近,不然订单可能就飞了。 现在全球铜矿成本差异在拉大,嘉能可、英美资源的产量还在减量。必和必拓扩建低成本的优质矿山,就是为了跟中国谈判时更有底气,毕竟谁的价格有优势,订单就归谁。 它更清楚,中国的需求不是短期脉冲。“双碳”目标是长期战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在攀升,光伏风电基地持续开工,铜的需求周期能延续好几年。 要是现在不砸钱扩产,等中国跟其他矿商建立稳定合作,它再想插进来就难了。就像美国大豆丢了中国市场那样,供应链一旦固化,再抢回来比登天还难。 必和必拓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既盯着眼前的需求增量,又防着竞争对手抢食,更怕失去中国这个最大买家。它的扩产公告,说白了就是给中国市场递的“投名状”。 这根本不是什么单纯的产能扩张,而是精准押注中国的发展战略。抓住了中国的铜需求,就抓住了矿业市场的未来,必和必拓这点心思,其实明眼人一看就透。 信源:财联社《必和必拓投资5.54亿美元扩建南澳铜矿 瞄准全球铜需求增长70%》
